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3师红星二场,有一个叫13连的地方,它原本只是一片戈壁荒滩,却以13连的名字被当地人口口相传。让人奇怪的是这个13连没有一间营房,也没有一个活着的士兵,而是一片整齐的坟墓。这里静静躺着1000多名已经去世的老军垦。其中包括我敬爱的老父亲,一位1948年参加西北野战军转战到新疆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军垦杨明海同志,也长眠于此。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坟莹命名的特殊连队,也是新疆军垦最大的连队,他们中有团长,政委,有营长,教导员,有连长,指导员,有排长,班长,更有着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普通战士们。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延安时期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星部。部队进入哈密之初,由于用水极其缺乏,一个排的人共用一盆水洗脸。没有蔬菜常用盐水下饭,没有碗,用手抹一把铁锹,盛点儿菜汤,折根红柳,就这么将就着吃饭。物质生活的匮乏并没有打垮军垦战士,他们在困境中拼搏,在拼搏中心生,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屯垦戍边。
1952年8月1日,红星渠正式通水了,父老乡亲们赶着大车,骑着毛驴从四面八方兴高采烈的赶来参加万人开闸放水大会。天山雪水汩汩流入干涸的戈壁滩。戈壁滩上终于长出了粮食作物,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们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这就是军垦儿女用青春热血和顽强生命铸就的——兵团精神。
这些脱去了军装的军垦战士,一生保持着军人本色。他们说活着我们是整建制走进新疆的,死了也要整建制归建连队,像军人一样世世代代——戍守边关。
于是密密麻麻的坟墓,在戈壁卷起的黄沙中挺立,显得尤为悲壮与苍凉。长眠在此的是一代代军垦人,每个人都是挂着军功章去世的,却把功名深深的隐藏。
今天,我们重温这一段历史,目的就是去找寻这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而兵团人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支撑。才在亘古荒原上创写了兵团今日的辉煌。
今天,我们在13师好人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和平的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共同祝愿我们可爱的兵团长治久安,欣欣向荣,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每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