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提升,还是削弱孩子的生命能量?
——“震撼教育”的特征和操作

周立斌
创建于08-03
阅读 5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生活中“震撼”现象是存在的,或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震撼,或是一本书一部电影给我们的震撼,或是一件事、一个场面或一次人际交往给我们的震撼,等等。震撼,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或稀缺的情感体验!从教育方式的角度,万玮老师把震撼教育单独拧出来加以系统研究,我认为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在家庭教育中,在个体教育上是有价值的!我们实际生活中,确实也自觉不自觉的用过。不过,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实施震撼教育,还要多作一些深入思考。

这里,我把我在共读中对此的思考做一下整理。

01

读完第一章后,我上一次分享了“兵法?心法?”,我第二次准备要分享的主题是“感化?震撼?”,今晚听了三位书友的分享和碰撞,我把我的思路也说一下。

第一,从生活常识来说,我们人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震撼?有多少次震撼?有哪些情况?

第二,弄清楚什么是“震撼教育”。这就需要对教育进行分类。在“班主任兵法”第一部序言中,薛农基主编已经把教育大致分为了这两大类。万玮老师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一种教育形态,写了兵法3—震撼教育36计。这里有两个问题,是不是只有这两类?可不可以有默化,感化,说教,震撼等几类?还有,震撼教育所占的教育比例。

第三,从作者的角度,震撼教育是心法基础上的兵法。

第四,如何实施震撼教育?是不是要像王晓春老师那样,在对个体学生进行分类、对班级集体进行分类,并进行程度研究的基础上,因人、因时、因地、因势去把握!

02

什么是震撼教育,这是第一部分要解决的问题。万玮老师认为三个特征:

1、聚焦于教育目的。它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2、直指心灵。震撼教育是心法上的兵法。这种心灵体验带来的可能是积极心理体验,也可能是消极心理体验。消极的心理体验如何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3、效果上是立竿见影的能量提升。即即刻的唤醒、激发和转化,是一种心灵能量的提升而不是削弱。

震撼教育的四大策略“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高峰体验策略”无不要遵循体现这三个特征。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要反思,我们的“震撼教育”是提升了孩子的能量,还是削弱了孩子的生命能量?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没有这种情况,满身的正能量却以负能量的方式输出?不是让孩子茁壮成长而是让孩子充满创伤日益软弱无力?

03

对班集体和对个体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实施震撼教育?在万玮老师分析的基础上,如果结合王晓春老师的教育诊疗法,我们是不是会更科学?比如:

    一看班级和学生的具体类型。

    二看班级所处的阶段和学生发展的程度。

    三看当时的具体情景。

    对个别学生实施震撼教育,还要看学生的家庭类型。黄曙足老师分享了钟杰老师分享的案例,我们这次参加全国教育行走,于洁老师分享《我是如何化解教育的艰难》,举的两个学生教育案例,我们既看到了感化的内容,也看到了震撼教育的内容。

    感化也好震撼也好,无论是正面教育还是反面教育,指向心灵,就都有一个心理催化、心理粘合到心理引爆的情感体验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还要强调的是,震撼教育在手段上,可以是严厉的,也可以是非严厉方式。它是对感化教育的一种补充,是一种非主流、非常规的教育管理策略。

阅读 5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