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了解新时期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准确把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新课程实施政策,南安市进修学校组织81名高中语文老师远赴英雄之城武汉,参加由福建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高中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开班仪式:赋能·蕴能·焕能
7月30日上午举行了庄重而又温馨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教学班主任高宝荣老师主持,高老师向全体学员致欢迎辞,并预祝培训顺利进行。接着,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黄文交主任致辞,并对学员训前定则。随后,湖北省教育学会张祖春副会长向大家介绍了培训方案,并勉励全体学员珍惜机会,加强交流,全心投入学习之旅。
在这热情如火的季节,学员们在江城武汉迎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此次培训,既邀请专家为教师赋能,又为教师蕴能助力。期待我们携智慧之语,落地生花,焕能绽放。
讲座与心得:名师赋能,蓄力起航
武汉市教科院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许红明老师为大家开设题为《2024届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启示》的专题讲座。知性优雅的许老师从“为什么考——怎么考——怎么备考”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引导学员们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主动研究新高考命题动向,及时分析近年高考试题特点,充分发挥高考试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学员心得一
在培训之前,我对高三语文复习方向模糊化,复习内容零散化,解题的模式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困惑。通过今天的培训学习,许红明老师从命题的角度对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使我明白语文复习应教会学生读懂命题逻辑,通过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或者说是系列化的关键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郑昀副教授为参训学员开设题为《“三新”视域下真实情境再认识》的讲座。郑教授以一堂高考古诗词真题鉴赏课导入讲座,自然引出“情境”这一话题。接着她结合高考古诗词真题,引述权威文献资料,从课标视角、知识维度等角度,带领学员对“真实情境”“大概念”“大观点”等进行更为清晰的概念理解和特征分析。
学员学习心得二
郑昀副教授课上直面教学问题,展示了真实的片段教学视频案例,通过听取学员老师的分析及郑教授的讲解点评,使我更加清晰地理解“情境化”与“情境性”,“大概念”与“大观点”的区别,郑教授分析了近五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原理和通则知识的重要性。学然后知不足,两位老师高屋建瓴地指引,让我受益匪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习平老师为参训学员带来《做好三个全覆盖,落实教考一体化》专题讲座。
习老师指出教考衔接的一般认识和错误认知,接着,自然引出了新高考背景下教考衔接的重要性,明确教考衔接的本质在于能力的迁移,并且基于一线教学经历,结合高考试题和教材,拨开语文教学的迷雾,深入探讨“怎么教”,带领学员们从试题中关注教学重点、落实必备知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做到有效教学。习老师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帮助全体学员牢记要回归教材,落实三个“全面覆盖”和一个“基本发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从容应对新高考。
学员心得三
习平老师从一开始就明确教考结合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能力的迁移,而非简单的“材料迁移”。这使我们回归教材的信念更加坚定。教材是根本,夯实必备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最终实现能力的迁移,才能够从容应对教考结合的趋势,有效规避架空教考结合的风险,使教考结合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教学校长张明胜开设题为《把准考向聚势赋能—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策略》的讲座,从“研究的眼光”和“有效的行动”两个方面分享语文备考的多种细致实用策略,为高考语文规范备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参训学员收获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营造高效课堂的热情,可谓受益颇丰。
学员学习心得四
梧桐成荫凤自来。在下午的下校学习中,我们不仅领略了深厚的人文景观,更体会到了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冠军精神。教学校长张明胜在接下来的专题讲座中,向全体学员分享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四轮次整体安排及备考心得体会,强调备考过程中的方向性、综合性、紧迫性等特点,倡导用研究的眼光,探赜索隐,把准考向,用有效的行动为此后的高考复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武汉三中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赵高峰老师为大家开设了《思辨性写作系列训练的构成与操作——以作文备考为例》的精彩讲座。
首先,赵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培养语文尖子生方面的生动案例,给老师们带来了直接的启发。
紧接着,赵老师从“高中语文的理念革新,作文命题的深刻变革,思辨写作的课程审视,作文备考的基本策略”四个方面介绍自己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并无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案例。这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理论视野,也给老师们的深度教研与有效备考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学员学习心得五
赵高峰老师从作文命题的深层变革,谈到命题改革的几点启示,明晰了思辨性写作系列训练的构成与操作策略。听完赵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思维和表达的思辨性是使思想深刻全面、表达客观明晰的前提。而要训练自己思维和表达的思辨性,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拒绝偏狭偏激;在阅读中注意汲取他人思维方面的长处,借鉴名家分析问题的辩证和理性;在写作中讲求构思和表达的思辨性,摆脱率性和随性的陋习。
全国优秀实验教师、武昌区学科带头人、武昌区教培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吴东生老师开设了《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探究》的精彩讲座。
首先,吴东生老师以一道小学数学题的多种命题表述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要进行课改,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黄汉宗、侯完肖、吴智勇等老师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吴老师指出统编教材与人教旧教材、大单元教学与旧教材,新高考与老高考的区别。吴老师强调语文大单元教学不是简单的方式方法,而是一种思维理念,这为语文大单元教学课堂实践点亮了一盏明灯。最后,吴老师从“何为大”“为何大”“如何大”三个角度阐述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新教材大单元教学探索。
学员学习心得六
今天的培训,我深入学习了什么是大单元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大单元教学以及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经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大语文”的概念,我的教育理念又有了新的改变,教学思想有了新的更新。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语文科主讲教师、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质性评价课题组成员、武昌区中语会课题中心主任委员戴方文老师做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职业困境与破解策略》的精彩讲座。
首先,戴老师介绍了职业、志业与职业发展的区别,指出职业沉睡的现状,强调职业唤醒的意义。其次,戴老师讲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发展及其引发行业变革趋势。最后,戴老师分析了教师职业面临的困境,指明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职业策略。
学员学习心得七
解密人工智能,逐梦数字未来。本次培训,通过戴老师的精彩讲解,我们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明了了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引领我们以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高质量教学教研方案与教学课例,提高了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教研能力。
“我是受泉州李贽文化影响的后辈”,高永平老师的儒雅谦逊似武汉酷暑中的一捧清泉,浸润了远道而来的南安语文老师们的心田。高老师秉承习近平主席“做一个'会系扣子'的‘四有'老师讲话指导,高屋建瓴又风趣幽默地勉励南安老师们做“五‘度’俱全”、“会‘吃草’”的优秀教师。
学员学习心得八
古诗文"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真正在课堂上讲出来的。我们的教学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只会是师生相看两厌!高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玩转文言文的方向,从他展示的学生文言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古诗文教学方法具有高度可操作性,且能收获明显成效。
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落地生花的案例指导,学员们认真记录着专家们所说的每一句触动心灵的话语,不断地思索着、历新着、感悟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提升教学实效。
活动与交流:心向贤知 薪火传承
如歌岁月,似水年华,武汉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899年,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博学书院到武汉四中·博学中学,从勤朴博学的秉承到博学文化品牌的打造,龚文莉校长详细介绍了武汉四中“重理化、习英文、强体魄”的传统、鲜明的体育特色及丰硕的办学成果。参训老师们在这所百年学府中,感受立德树人的人文之蕴,体悟兴学图强的奋斗之姿。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参训老师们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大门。馆内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教师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激荡的时代。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思想启蒙。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年轻的教师们纷纷表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激励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论坛与总结:采撷智慧,共砺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8月3日下午,学员们参与了主题为“‘三新’视域下教学理念落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学员论坛活动。在论坛现场,学员们精心准备,积极发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聚焦问题以论促学,疑义相与析,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成果。
青衿之志,坚如磐石;步履不停,方能致远。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育人方法,同时也领略了他们出众的育人智慧与卓越的人格魅力。全体学员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奋楫笃行,砥砺深耕,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面对高考,我们南安语文人将乘势谋远,勠力同心,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