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到《王阳明:一切心法》随笔8.3
——王阳明与失败打交道的一生

瓶尔小草
创建于08-03
阅读 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号阳明。这个号是怎么来的呢?他被贬到贵州龙场后,为求得一处生存之地,对洞穴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阳明小洞”,就是这么来的。

     王阳明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和失败打交道。

     年轻的王阳明因算命先生的一句话便立志要做圣人。他从格物开始,希望能从竹子的变化玄机中掌握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然而一连几天的冥思苦想、殚精竭力,最终因坚持不住而放弃,王阳明第一次要成为圣贤的故事以失败而告终。

     王阳明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均落榜,他身边的同学以落第为耻,王阳明劝慰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而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因为考试失败而垂头丧气,甚至觉得没脸见人,这才是真正可耻的)

     28岁时,王阳明第3次参加科举考试,以全国第十的成绩考中进士,担任刑部主事。然而千篇一律的文案工作使王阳明感到煎熬,他更喜欢跟道士和尚聊天,并热衷于学习道家佛家的东西,因为只有这些才能使他收获意外的认知和喜悦。

     33岁的王阳明遭遇了官场上最大的危机,因宦官刘瑾的报复,他不仅遭受了廷杖之苦,还被赶出了京城。

      1519年,宁王在南昌起兵叛乱,王阳明展开攻心计逐个击破,最终只用了35天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然而,这场胜仗却因正德皇帝的“参与”成了一个闹剧,王阳明人生的高光时刻却胜得如此尴尬。

     

     读书人的仕途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这是那个时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困扰。他们有的人苦苦执着于程朱理学,但或是碰得头破血流,郁郁而终;或是索性放弃官职,归隐田园,但心中总有不甘;或是有的人了却了希望,堕入空门,但难以割舍在尘凡中的很多关系,也放不下自己的这一腔热血。

      这些满腹经纶、满腔热血的明代读书人,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安顿他们的心灵。

     阳明心学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药方,他守护着读书人心中的最后一片理想地。

阅读 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