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长期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处于高位,仅2023年12月,我国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就达14万以上,占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50%以上。肝炎给众多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病毒性肝炎吧!
1.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2.甲、乙、丙、丁、戊肝有何异同?
1、临床表现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2、预后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3.病毒性肝炎如何做到早预防?
(1)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预防需要做到: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2)乙肝和丙肝可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日常要做到:
◾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接受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应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丙肝:目前尚无疫苗。
◾母婴阻断措施
乙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丙肝: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4.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乙肝和丙肝:建议易感染人群(如有接受输血、创伤性治疗、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及使用过消毒情况不明的器具纹身、文眉、修脚等行为的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肝和丙肝患者配偶或所生子女)和肝脏生化检查不明原因异常者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5.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对防范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丙肝: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