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暑假正在进行中,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暑假生活逐渐被手机占据了大量时间?游戏的更新换代、短视频的不断推送、社交平台的消息弹窗等,都让孩子无比兴奋……此时,家长们要警惕,你的孩子可能已经手机成瘾了!
现实案例
一个初一年级的孩子,妈妈半夜上卫生间,发现儿子房间内有微弱的亮光,以为孩子忘了关灯,走进去(本想帮孩子关灯),却发现孩子枕边的手机,便打算帮他把手机拿起放好,但手一摸到温度很高的手机,便知道孩子又玩手机了。
不料就在妈妈拿起手机的一瞬间,孩子蹭的坐起来,一把夺过手机,那一双怒目圆瞪的眼睛,让妈妈觉得这还是我的孩子吗?
原因分析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手机依赖症的背后,是孩子自我控制感的被剥夺,是自主成长的不断迷失。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手机游戏会让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达到巅峰并引发“心流”(一种类似高度专注、高效思考地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状态,对很多孩子来说,在游戏中他们获得了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良好的控制感。
孩子背后的需求
很多时候,孩子玩手机和手机游戏的背后,是家长们忽略了孩子背后的需求。这种心理需求被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专家们用一个“冰山模型”来体现,我们称之为“冰山下的渴望”:
手机依赖的冰山模型心理分析
第一层:外在(1)我们看到的孩子的外在表现:
玩手机,不听话,不沟通,不出门,不学习。
第二层:孩子玩手机的感受(2):
现实生活中的无聊、孤独、郁闷,但在手机里ta会很开心。
第三层:孩子们玩手机背后的想法(3),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种:
①总是被骂,都觉得我不好。在游戏里我会被别人邀请一起玩,被别人喜欢;
②爸妈都看手机,我为什么不能玩?我无聊的时候不玩手机还能干什么呢?
③没有人真正懂我,没有人重视我的存在,我不重要;
④我学习的时候你们看不到,我玩手机你们就说了,我还有没有自己的时间呢?
第四层:孩子们玩手机背后的心理期待(4):
希望不要总是被骂;希望父母能多一些时间陪自己;希望父母关心的是我而不是分数。
第五层:孩子们的渴望(5):
被重视,被肯定,被无条件的接受和爱。
第六层:沉溺手机的这些孩子们生命力表现(6):
价值感低、安全感低、归属感低,独立自主能力不足,爱与被爱的能力低。
第七层:孩子的自我想法(7):
我是一个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一个让父母失望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四个办法,让孩子放下手机
通过冰山模型的心理分析我们知道,孩子玩手机的背后是被爱、被重视、被接纳的心理期待和渴望。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但我们又如何能让孩子免受其害,让孩子能拿起来,又能放得下手机?
1.父母做好榜样
要想给孩子管理手机提供有用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父母,首先必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电子产品使用的模范。
家长可以这样做:
和孩子分享你在监督自己使用电子产品时候的矛盾和问题,让孩子知道大人也有和ta一样的烦恼;
告诉ta你找到的一些有用的或者对你认识的人有用的电子产品管理小方法、小技巧;
告诉你的孩子,当ta和你说话时,如果你在看手机,请孩子提醒你别看了,而你要为这样的行为道歉;
当你要做重要事情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控制不住想要拿起手机,请你把手机交给你的另一半保管;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当孩子看到父母为管理好电子产品使用所付出的努力,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向父母学习,努力管理好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2.相信孩子,你可以的
让孩子明白,学习是ta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相信ta可以做得到。
暑期学习,可以让孩子参与和父母一起分工处理家务,知道有劳动才有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借机让孩子明白,学习是ta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出现问题也要自己承担结果。
3.和孩子一起,协商建立手机使用规则,有奖有罚
很多电子产品的内容设计本就具有让人成瘾的心理功能,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必须严格控制的。但强制规定的效果并不好,父母首先应该告诉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的危害,再和孩子协商建立使用规则,在孩子亲自参与下建立的规则,孩子会更加愿意去遵守。
4.自由时间和空间,不干涉
学习和作业完成后,可以自由玩耍,父母不做干涉。
不要觉得孩子在家学习效果不好,就给孩子增加各种额外练习或学习任务,不要觉得孩子没事干就忍不住给孩子加任务,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想方设法磨蹭拖延。
孩子完成了当天的学业任务之后,可以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也可以玩符合其年龄阶段的游戏(时间规则内),或者出去和小区里的同龄孩子疯玩(到点要回来),在这个自由时间段内,家长不要干涉。
这样孩子会明白,自己积极完成上课和作业,就可以痛快玩了,就不会拖延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对孩子的自主成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