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高中衔接指导

鹊华烟雨
创建于08-02
阅读 32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各位小伙伴,高中数学内容除了在深度和广度与初中有较大的提升之外,在知识呈现形式和知识呈现的逻辑结构方面均有较大的不同。不过按照老师的建议,把握好初升高之间这一黄金学习阶段,能帮助你更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加油呀!

初高数学课程有哪些差异呢?

        初中教育属“大众教育”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发展、深层次发展打基础;高中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为学生今后生活及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但在实践中,其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为突出,造成学生压力过大。

        初中数学内容相对具体,以常量为主,知识容量少,多为基本计算和简单推理,知识呈现语言通俗直观,新知识学习之后,一般都配备了大量的习题,便于学生巩固相应的概念,而且对概念的定义方式、定理法则的呈现形式比较直观且联系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一些知识掌握“淡化形式”,强调“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并不需要严格的证明,如函数、三角函数。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

        高中数学内容以变量为主,而且强调“适度的形式化”,增加了很多内容抽象、叙述严谨、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数学概念及数学命题,高中数学习题类型多,不仅有多而繁杂的运算,而且还有要求严密的逻辑推理。高中数学知识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对学生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都有程度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定量的计算,而且还需要做定性研究;在知识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发生了突变,如高一年级教材中集合和函数的内容,概念多、符号多,而教材叙述定义、定理及论证比较严格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另外,初中数学内容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单表达,而高中数学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材的编写上,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移到高一年级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初高中在知识衔接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需要衔接的的内容如下: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基本知识的讲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

        这个问题很好。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知识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各位小伙伴,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数学比初中难度大,入校后遇到困难是非常正常的,你们的学长也都是在战胜困难中成长的。多和老师沟通,老师们都很愿意帮助你,相信师生同心、其利断金,你一定能学好高中数学!

阅读 32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