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是陈静静博士深入3000多节课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本书既有对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课堂和课例研究方法的全面解读,又通过对学习共同体中多学科案例的深度解读,全面呈现了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如何应用课例研究方法,帮助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学习的专家”。
2024年8月1日,扎兰屯市浩饶山镇学校中小学语文组利用钉钉开展了《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中的第三章《语文课例研究与分析》读书分享活动。对于扎根教学一线教师来说,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每位老师和主持人分享的内容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首先分享的是杨慧莹老师,在她的分享中我们知道了课例研究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观察。书中强调课堂观察对象应从教师走向学生,从全体走向焦点。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堂观察中,作者全程观察的是一个叫童童的男生,在这堂课上,童童从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做圈点和批注,接着能沉浸式聆听同学的发言并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到最后能一气呵成完成课堂小练笔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这样的变化中,我看到的是: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每个弱势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鼓励。这样的变化与教师的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执教人周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充分倾听与尊重,她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批注和交流,给予每位学生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在赵世红老师分享《手指》这一课例中,我们了解了执教人马老师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课堂的发言机制。她对本课的讨论规则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组内轮流发言,同桌互说互学,推选小组代表交流汇报,同伴补充等。一方面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除此之外,《手指》这一课的三单设计也非常精巧。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三单中得到了渗透和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习得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李秀静老师分享的“师生共创”的挑战性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寻常的《老王》。首先出示了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讲述了教师的“两生”备课是挑战性问题设计的前提;学生充分预习是挑战性问题设计的基础;学生充分自学后提出的问题是挑战性问题设计的重要依据;问题的筛选与归类是挑战性问题设计的关键。最后她结合自己教学情景对比了自己的不足,感叹《老王》这一课教师设计的精心,我们要向他人学习。
听了以上三位老师的分享,安凤琪老师在弱势学生何以逆袭时,感慨只有“无限地相信学生”才是弱势学生逆袭的最大奥秘;《手指》三单设计中,她看到了老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注重语言的风趣和幽默,这一切都是智慧的体现。
最后主持人葛玉霞老师总结了今天分享的内容,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一个整体,递进的关系,利用好学生三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课堂上的知识有效的串联、反刍,真实落地。
通过此次分享,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应该在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引导;完善课堂发言机制,用心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