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肌肉的快速与准确的反应,这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与发展的重要表现。
《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使用工具为例,从手部动作的灵活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上的典型表现。
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和筷子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等。
筷子是我国主要的餐具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都需要学习和练习使用,以适应社会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6岁是幼儿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最早进行的握笔活动是自由地涂鸦,这种绘画练习的经验有助于幼儿书写技能的获得,幼儿绘画能力的初步发展是书写技能发展的基础。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子领域的目标
目标1具有 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 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从有规律的生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常喝白开水)和卫生习惯(如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方面列举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典型表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纲要》的健康领域中,“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目标是与“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一起提出的, 即此目标是放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提出的。但在《指南》中,则是将3-4岁和4-5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以及5-6岁“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表现和要求放在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的目标下提出的。幼儿若从小就能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将为他们今后养成运动的习惯奠定基础,而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和促进身心的健康。这种改变,充分体现出现代保健的基本理念以及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指南》就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典型表现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 例如:3-4岁“ 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食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5-6岁“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等等。这些目标与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学龄前儿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含糖高的饮料”等观点基本致,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于幼儿营养状况与健康的关注,也体现出对幼儿从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概而言之,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其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 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手的动作能力。
由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以及手部动作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典型表现不仅在“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下做了具体的阐述,而且,在“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以及“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这两个目标中有所体现。从这个角度上看,健康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指南》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典型表现包括了独立进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等方面。
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总想亲自动手去摆弄和尝试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但由于他们缺乏对危险事物或行为的认识与判断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弱,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身体动作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幼儿不能总是在成人的保护和照顾下生活,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还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在生活中安全、健康地成长。幼儿的安全生活能力是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
《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对环境中危险物或事情的认识、活动与运动中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求助、防灾等角度指出了各年龄段幼儿在安全和自护方面的典型表现。
总之,《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我国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期望,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指明了具体而明确的方向。
三、 健康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指导要点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地照顾和关爱幼儿由于幼儿身心的发育与发展不够完善,身心基础较薄弱,各种能力都很欠缺,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成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地照顾和关爱幼儿,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来对他们的伤害,这是维护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同时,在教育建议中进一步提出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桌、椅和床要适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等依据上述要求和教育建议,我们可以围绕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中概括出以下两点。
第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照顾好幼儿的日常生活,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有与身体健康。
第二,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使幼儿感受到成人给予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使幼儿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并形成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关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儿童膳食、卫生与消毒、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卫生部2012年3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应认真贯彻和执行,这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
(二)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领域的指导
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大部分目标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吃、住、行、玩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渗透健康领域的指导非常自然,也很有效,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常反复的体验、学习、练习和实践,逐渐习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获得能力上的发展。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等等。这些均体现出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的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就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减少包办代替。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经常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内容,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幼儿既可以从成人那里模仿某些健康的行为,同 样也有可能从成人那里习得些不健康的行为。 成人的言行举止会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幼儿,尤其是家长,因为其陪伴幼儿的时间最多最长,而且影响力也巨大。《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成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等。这就是期望成人能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为幼儿树立榜样。
(三)围绕某一健康主题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指南》在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有关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例如:“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等等。
以某一健康主题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具体、深入地对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这是帮助所有幼儿形成健康意识、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以及培养健康行为与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与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例如,在“大家一起分享情绪”这一主题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这不仅能使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学习理解他人的情绪,而且也能使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大胆表达以及相互交流,还能使某些不良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