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甸柳】甸柳新村街道聚焦“三举措”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乐居甸柳
创建于07-29
阅读 13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甸柳新村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防震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主线,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避险能力,确保辖区安全形势稳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街道作为济南市唯一试点,圆满完成全国“城市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任务,4个社区先后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一是抓好三个在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机制保障在前。落实落细定期安全形势分析机制,研究辖区地震、洪涝灾害等形势。发挥包居机制优势,街道领导干部带科室下沉8个社区59个网格,实行灾害事故风险隐患网格化管理,确保灾情一旦发生,第一时间响应、救援、保障三到位。坚持动员发动在前。发挥“甸亮初心”志愿服务联盟作用,持续推进队伍建设,整合应急办、专职网格员、老党员、楼长及物业公司安全负责人等力量,成立“柳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防震宣传培训演练。坚持措施防范在前。制定完善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灾害信息预警、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帮扶、物资装备管理、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制度。秉承“以练为战”的理念,定期开展模拟拉练,今年以来,分类别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农贸市场、人防市场等开展防灾培训演练10余次,加强1129个公共视频监控管理,基本实现辖区重点区域重点院落安全监控全覆盖,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慧高效。

      二是抓好资源整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发挥街道防灾减灾“前沿阵地”作用,辖区设有300余平方米地震防灾减灾仓库,改造建成2处微型应急救援站,利用各处广场、地下人防、中小学、驻区高校及其他空地,合理规划避难场所。把“平急转换”作为防灾减灾基础性工作来开展,辖区内3处文化广场平时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大客厅”,突发事件发生时,就成为能容纳3000余人的应急避难场所。坚持预防导向。强化协调联动处置,协调辖区企业共同出资50万元对地下人防市场消防监控室、喷淋系统和烟感报警器等进行改造升级,与3家驻区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药店及周边中型超市等签订联动协议,提供各类医疗急救服务及日常生活物资的供应。同时,街道作为济南市唯一试点,以街道500多栋房屋作为精细化评估试点对象,实地详查评定每个单体建筑的风险等级,对高危房屋精准画像,圆满完成全国“城市承灾体地震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任务。

      三是抓实宣教活动,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以获评省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4个社区为样板,积极推动其他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全面打造综合减灾嵌入式科普馆,内设应急安全体验专区,配备VR地震体验、仿真灭火体验等科普设备。同时,通过微信群、宣传栏等持续播放防震减灾知识和各类灾害预警信息。紧扣“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减灾宣教活动。今年5月份,国家应急管理部到第三社区拍摄防灾减灾宣传片,街道老旧社区防灾减灾经验做法被国家应急管理部报道。开展入户送安全“敲门行动”,免费为辖区独居老人发放应急包180个,充分发挥辖区大、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小手拉大手”防震减灾进校园宣讲活动,夯实全龄全域安全实践基础。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与街道联建共建,链接众安安防有限公司等24家企事业单位,依托省地震局,成立全省首个地震科普志愿宣讲团,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常识、应急安全培训等科普活动,让地震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报道。

       下一步,街道将强化“地震防灾减灾永远在路上”的危机意识,加强“人防+物防+群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提升灾害救援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推进综合减灾工作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精细化。

阅读 13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