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故乡沧桑事——记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地方志办盛亚军

紫风新语
创建于2024-07-29
阅读 4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盛亚军1996年毕业于河北供销学校。毕业后至今工作于海港区石门寨镇人民政府28年,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宣传、政务信息编撰工作;2010年伊始她主动请缨,参与镇村地方志编写工作,一直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不辞辛苦,为镇村志的编写完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多方求教 知难挺进

    作为镇里专职主管妇联文化干部,对地方志的工作是半路出家。为了落实故乡的人物掌故,盛亚军在做妇联工作的时候,总要抽出时间去拜访村里的老人、文化人,去了解村里的历史。时间久了,盛亚军的日记里便厚实起来,各个村落的由来、发展如颗颗星星,穿成石门寨镇地方志的故事。尤其是遇到腿脚不好且表达已经不是很清晰的老文化人,盛亚军要多次上门讨教。在盛亚军的不懈努力下,那些对故乡饱含深情的老人,总要把陈谷子一般的历史故事,讲给盛亚军听。盛亚军就如实记录下来,然后再找同村的其他人求证。有人得知盛亚军负责石门寨镇的地方志工作,就说:“这个小地方,也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什么大事件,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呢?”言下之意,对地方志工作很是不屑。“地方志可不是小事。盛世修志自古以来都是大事。这就像一个人的族谱,不管吃喝,可是作为人,知道自己来自哪里,祖宗是谁,族群里演变,那种对祖宗天然的敬仰,对基因的传承,自然会多一份自豪!尤其我们石门寨镇,位于祖山山脉,地域内矿藏丰富,地理沧海桑田的变化,哺育了我们这一辈辈人。我们有义务把我们的祖先到我们这里的故事讲述下去!”是啊,水有源,树有根。祖宗的故事,谁不爱听呢!但是,地方志有故事,绝不等同于故事,不能有个人喜好的情绪在里面,更容不得胡编乱造。所以,当有老人介绍一个人物,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盛亚军就去找同村同一宗族的老人去求证比对。还多次奔波于秦皇岛市档案馆、抚宁区档案馆去查证。那些工作人员刚开始时是例行公事的接待。时间久了,都被盛亚军这位女同志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染。只要盛亚军来查阅相关资料,都热情给盛亚军端茶倒水,协助她一起查阅资料。盛亚军感动不已。对同事们说:“地方志的工作开展的顺利,都离不开这些管理档案的伙伴们的大力支持啊。”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盛亚军不辞辛劳,踏实认真的努力下,海港区石门寨镇的地方志工作走在了兄弟乡镇的前面。听到这些夸赞,盛亚军的奔波努力更起劲。下决心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二、孜孜不倦 攻坚克难

    地方志在大众眼里,无非就是记流水账一般,有什么就记什么。而盛亚军从开始接触地方志工作,到把地方志工作当做是人生的一件事业开始,便开始仔细求证老的地方志里的事件叙述,对要补充的改革开放之后及乡镇行政区域规划改变的事件,盛亚军不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还针对村域历史变迁询问一些当地民众,查找那些退休健在的当事人去追寻,历经数番周折,煞费苦心,务必把一个村的来龙去脉查找清楚。石门寨镇原隶属抚宁县,后划为海港区。从民国到建国,从文革到改革。几番变化,盛亚军没有放过每个村落的变化。比如上花野下花野两个村落,隔着一条路。原来的记录当中就直呼村名,并没有记录如何是“上”,为何是“下。”如果按照地理方位分,上北下南。可是上花野在南,下花野在北。这便让盛亚军升起了好奇心,按照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字,黑山窑带“窑”字应该有砖窑之类的古迹;浅水营带“营”字建村之时有屯兵之所……为了落实诸如此类的村名,盛亚军利用下村的时间,去这些村落实地走访勘察,获得了村落名字的真实由来,也增加了她更大的对地方志书写的信心。2024年初,盛亚军通过大量走访,获得了更全面详细的资料,着手撰写石门寨镇志。万事开头难。石门寨镇是个千年古镇,不仅有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地处国家级地质公园柳江盆地中心位置。国际科技教育界称这里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辖区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万里长城,省级文保目标有傍水崖隆庆元年古战场,县级文保目标有山羊寨化石洞、北齐长城、石门寨城西门等多处。同时,大自然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万里长城绕过镇域东、北、西三面,祖山东山门、山海关五佛公园均毗邻该镇。按照“全域、全季、全业态”的旅游理念,统筹全镇旅游资源,该镇将绿色农业和旅游发展充分融合,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旅游业”特色城镇。虽然盛亚军爱好史学,文笔不错,但是真正落实到地方志撰写的时候,盛亚军知道,自己所在这片热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自己仅仅有资料有自信还远远不够,应该从传统的地方志着手,打开更宽阔的视野,不能仅仅是撰写听来的故事,还要去查阅村镇不同历史时期人文、气候、经济、文化、战争、行政区域的归属演变,把石门寨镇的点点滴滴都付诸文字记载,传承下去,方不辜负养育自己的这一方热土。有了接纳艰巨任务的决心,又在翻阅历史典籍中扩充了自己的思路,盛亚军便不辞辛劳的地多次穿梭于抚宁档案馆、海港区档案馆等地查阅资料。又利用节假日时间跑图书馆、新华书店去翻阅涉及秦皇岛地方志的史书。并多方求教,找到退休的老文化站长马乐民。马乐民老同志对上级组织编写地方志的工作很是热心肠,对石门寨的历史古迹、文化传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三、文化宣传与传承

    除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盛亚军还积极利用自己主管范围的工作条件,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邀约秦皇岛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还组织安排公益宣讲团队,结合每个村落的具体情况,分门别类的做主题宣讲。有家庭传统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村风村貌建设等,使得务农务工的农民,在宣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美好,升腾起建设农村新天地的万丈豪情。结合着近两年的各个村落文化讲座,盛亚军意识到:地方志的编写不仅仅要有值得传承的故事,更要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体现在地方志当中。盛亚军又开始深入每一村落的走访,查阅陈年底档文件。尤其是重要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带头人带领村民排除困难,发家致富的光荣事迹。每个村里,总有几个走出去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名人,更多的是扎根乡村,为自己的一方土地抛洒汗水的当代模范。经过盛亚军的挖掘,地方志又丰富了更多的内容“石门八景”:四季心怡景区老君顶、风光绮丽天女小镇、北方小黄山孤石峪、滑雪漂流圣地傍水崖、生成于五亿三千万年前的地质奇观鬼斧神工的象鼻山、以南天门、莲花洞等著称的满目风光的柳观峪、二千八百年树龄的历史沧桑的古银杏、梨花飘香秋子峪。通过地方志这样的“信史”介绍,让人不由的喜欢上这美丽的乡村旅游美景。也更增加了老百姓以家乡为根据地,努力提高生活品质、打造农村新生态的自信! 通过盛亚军的努力,地方志还添加了乡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事迹。志以人行。盛亚军在谈及地方志的时候说:国史讲的是开疆拓土,家国情怀;那么地方志作为国史的重要补充,就应该是经济发展利民生,榜样力量鼓人心。没错,借势冬奥会深度开展冰雪旅游项目,积蓄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下平山一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精品民宿建设,实现年净收益17.8万元。房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北未庄、柳条庄村被评为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柳条庄村、北杨庄村被评为全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先进基层党组织,下平山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北未庄村获评“2022 年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柳条庄村被评为秦皇岛市美丽庭院示范村。2022年房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老君顶景区被评为河北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这些有利民生的村落,都离不开村里领头人的巨大付出和榜样力量。盛亚军力主将这些人物写入地方志,更加鼓舞了人们的干劲。镇域经济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地方志的主要作用之一:促进经济发展,可见一斑。被誉为北方地区最大、功能最全的群众文化中心。特色民间艺术有:“秧歌、霸王鞭、太平鼓、吹歌、水歌”等。民间故事流传甚广的有“双候阮宁方、金头太子、邓林钓台、铁瓦乌龙殿、亮甲山、饮马河、百印台、关帝庙”等。本地饮食文化深受游客欢迎,“老豆腐、桲椤叶饼、黄锅烙”享誉京东。这些本是地域特色,在以前的地方志上,从没有编纂进来。盛亚军通过阅读大量的地方志,感觉这些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如果不载入史册,那地方志就完全是官样文章,缺少了民生,地方志就失去了以人为本,服务百姓的初衷。经过盛亚军的努力,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内容,被盛亚军记录下来,丰富了地方志的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盛亚军同志编写地方志的一句座右铭,她常以这句古语,时刻自我鞭策。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真正修志人对自己最高的要求吧!

阅读 4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