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湖

2024年第八期

作家协会沈抚示范区微刊

Clearlove丶
创建于07-29
阅读 1.1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风湖2024年第八期目录

散文:

最后一盏路灯...............................徐良旭

最铭刻于心的瞬间.......................杨    新

诗词:

沁园春 . 贺三中全会................和继乡

浪淘沙 . 八一颂...........................袁玉军

水调歌头 . 世外桃源抒怀...........王  闯

星企动态(5):

强化人才培养 打造科创平台...王  深

新人新作:

新平台 新责任.............................孙  萍

说景观(8):

宝泉山..........................................刘秀范

散文

最后一盏路灯

文/徐良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抚顺,城市居民区街路的路灯尤为重要,人们夜晚出行没有路灯照明是极为不方便的。不像现在,路灯在路边的商家店铺色彩斑斓霓虹灯牌匾广告与万家灯火的衬托照耀下,已显现的不是那么耀眼夺目。然而,在那个极特殊的年代里,路灯就像大海航行中的航标灯。可有那么一段时间,路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没人修没人管。笔者居住的家门口西侧,幸存了十一道街地区那时唯一一盏还在照明的路灯。再后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那盏路灯也没有幸免,在一阵长时间的枪声中被熄灭了。

•唯一一盏还在照明的路灯

    那是在1967年的时候,很多工厂企业都停产停工,学生们也不上课了。大白天的邻居们都聚在路边和院子里,仨一伙俩一堆的打扑克、下象棋,甚至纵论天下大事,争辩各派组织的是非功罪。大人们都不上班,学生们不上课了更是觉得轻松,又玩起了儿时的游戏,人们似乎好像显得那么的“悠闲”。在那个时候,很多的公共设施都遭到了破坏,不能及时维修。渐渐的都发现街面上的路灯,晚上能亮的是越来越少了。到后来,十一道街这片儿就剩我家门前西侧那一盏路灯还亮着。相比那些没有路灯地方的居民,我家附近邻居们的心是敞亮的。

    夏天天热,晚上睡不了那么早的觉,人们都喜欢来到屋外乘凉聊天,还有些爱打扑克、下象棋的都在路灯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那盏唯一还在照明的路灯,周围的居民是幸福快乐的。路过的人们都很羡慕我们这儿还有盏路灯在照亮,那时与他们相比,我们仿佛就像似生活在“解放区”。

•夜半枪声

    我家与附近邻居们独享幸福快乐的时光,维持了好长一段时间,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晚上,夜半以后,人们纷纷回家睡觉了。因为没有路灯,整个道街像死去一样没有一丝活力,只有我家门前偏西一点儿那盏还在坚持照明的路灯,孤零零的站立着。

    到了夜里十二点以后,胆小的邻居不敢开灯,早早上炕囫囵而卧,胆大的邻居耐不住炎热天气的煎熬,半夜了还没有一点睡意还在院子里说长论短,打发时光闲聊。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枪声越来越近,震醒了早已入睡的人们。屋里的人从炕上惊起,魂不守舍,纷纷躲在屋里,不敢大声的说话,甚至不敢大口喘气;院子里的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听那枪声响了有一阵子,后来听枪声好像又近了许多,像似在门前。

    听着枪声,打枪的人也不多,数不清放了多少枪?折腾了有半个小时。呯!呯呯!突然外面顿时漆黑,路灯不亮了,隐隐约约听到打枪的人骂骂咧咧地走了。嗷! 明白了,不知道是哪个造反派组织用枪射击了,十一道街这片仅存的这盏路灯。枪不响了,我悄悄溜出屋,在小院院门缝隙处往外瞅,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漆黑的三胡同

    第二天一大早,我醒来急忙到外面,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早已在路灯下捡了好多子弹壳。这帮笨蛋先是在西面三胡同十三道街十字路口开枪射击这盏路灯,打了一阵儿见没打着,就来到路灯底下打,一盏路灯让他们打了这么长时间,浪费了那么多的子弹。

    我们三胡同里,甚至十一道街这片儿仅存的这盏路灯,就这样被这帮混蛋给毁了。每天晚上习惯于这盏路灯下打扑克、下象棋的邻居们仅有的一点儿娱乐空间,也给无情地剥夺了。从此以后,家门前晚上一片漆黑,是那么的难熬。有月亮的时候心情还能好点儿,赶上没有月亮的晚上,难熬啊!晚上的时候,三胡同是一片的漆黑,对面走过来人快碰面了才能看到,眼神儿不好的很容易撞上。

    好长一段时间里,所有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夜晚黑暗中忍受着没有路灯的孤独和寂寞,三胡同里一切陷入沉睡。多少年过去了,时常想起当年三胡同里那唯一一盏照明的路灯,路灯下的居民们。不知不觉心中回荡让人心酸的旧情景往事。想起三胡同里的那盏路灯下,有旧时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行人们,有我们那一帮顽童们疯狂踢球的印迹。还有路灯下那一抹桀骜的灰暗北风。

    那一盏路灯下,记载着那个年代三胡同岁月的沧桑……

最铭刻于心的瞬间

文/杨新

我说我曾经见过毛主席,也许没有几个人相信。但我实话告诉你:我作为红卫兵的一员真的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1966年10月17日,也就是头天晚上,我翻来覆去,一宿都没睡着觉,15岁青春年少的我,一想到明天就能见到我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因为明天是毛主席第四次接见红卫兵,高兴的我手舞足蹈,差点下地跳起来。

    10月18日的早上,领队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面包,一瓶水,一根香肠。吃罢早饭,我们就排着队,唱着歌,兴高彩烈的来到了某个叫不上名字的街道,大家按顺序,依次坐在了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因为我爱唱歌,所以领队就指派我站在队伍前面,指挥大家一起唱歌。我穿着一身类似军装的黄衣服,英姿飒爽的打着拍子,领着大家一起唱”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好多歌曲。

     大约十点钟左右,远远的只见车队开了过来,越来越近,我看见第一辆敞篷汽车上,站着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只见他老人家滿面红光,神采奕奕,微笑着频频向我们招手。我当时就站在队伍前面,看得特别清楚,如果没有解放军站在前面维持秩序,我一定跑上前去,跟毛主席握握手。我只能拼尽全力,跳着脚声嘶力竭的使劲挥臂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嗓子喊哑了,声音变小了,可我还是拼命的喊着。

    车队渐渐走远了,可我还望眼欲穿,恋恋不舍的站在那里。这时候,有个同学走过来拉着我说:“走吧!大家都走了“,我这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的跟同学回到了住处。

    这幸福的时刻,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将永远铭记。今天2021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28岁生日,举国上下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就算用森林作笔,海水为墨,也写不尽毛主席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写不尽比山高、比海深,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敬爱的毛主席!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永远怀念您!

诗词

沁园春.贺三中全会

文/和继乡

盛世华章,三中闭幕,二十大辉。看红旗飘扬,江山多傲;群英荟萃,志向功巍。大展宏图,筹划伟业,砥砺前行展翅飞。守初心,为百姓幸福,努力奋斗。

征程万里风雷,领时代潮流显国威。创繁荣昌盛,苍生有幸;和谐安定,天下皆知。圆梦中华,复兴大业,锦绣前程似幻奇。千秋韵,谱赞歌嘹亮,名垂青史。 

浪淘沙.八一颂

文/袁玉军 

长夜几时明?但见洪城,一声枪响晓星腾。从此军旗跟党走,华夏新生!

亮剑为和平,怒斩长鲸,战洪斗疫降神兵。保驾神州双百梦,铁打军营!

水调歌头.世外桃源抒怀

文/王闯

九曲长岭路,长岭路曲九,

蜿蜒到山巅,驱辙延山边。

山高水长林聚,鸟语花香听蝉,水月花果山。

曲径通幽处,奇石山林间。

碧云天,芳草地,水潺潺。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水云间。

游客把酒抒怀,谈笑指点江山。

他日若相逢,桃花笑满园。

星企动态(5)

强化人才培养 打造科创平台

文/王深

日前,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宏德带领副主任杨晔、王鹤锦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沈阳工学院考察调研。学校董事长王兆宝,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康举,副校长石伟、周德信陪同调研。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携手推进沈抚科创园建设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王兆宝代表学校对李宏德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沈抚示范区领导一直以来给予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教学成果及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他表示,加强校地沟通合作、实现发展共赢是我校始终不渝的努力方向,学校将坚持扎根沈抚、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以技能培训为载体,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聚焦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乃至辽宁产业发展的需求,持续深化“专业+语言”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科研平台和人才的优势,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将学科、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助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奋力谱写校地联动、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李宏德在考察中对沈阳工学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对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育人理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沈阳工学院积极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在科技创新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作为示范区域内的高等教育重要力量,在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了新模式、打开了新路径。示范区将主动对接、真诚服务,帮助学校破解在发展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项目引育和成果转化,推动双方合作提质提效。希望双方继续加强沟通对接,秉持真诚理念,共同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培育人才队伍、强化学科建设、打造科创平台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人新作

新平台 新责任

文/孙萍

2024年6月28日,当我得知自己已被抚顺作协接收为新会员的时候,到今天参加见面会,一直很激动,很开心,也很忐忑。激动的是我能意外的加入作协,成为会员。作家,是我一直以来就非常得崇敬、敬仰的人物。之所以如此,是基于我对作家这样的认知。作家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用深入德的洞察和思考,揭示社会的真相和人性的本质,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人类精神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开心的是,在我人生迷茫,在我即将退休的时间节点,我又找到了组织,找到了生活的支撑和乐趣,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忐忑的是,我担心我的文笔不足以当得起作协会员的这一角色。

    这里我要感谢作协对我的接纳,感谢胡朝文组长对我的鼓励。我在学生时期,其实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是作文,都是磨蹭到最后一天要交作业了才匆忙写完。可是,每每都能得到老师的好评,时而当成范文在全班诵读。上班以后,我虽然是专业干部,但由于是单位唯一一个大学生,所以到了周三政治学习的时候,我就是文件或者报纸的领读者,也是单位黑板墙报的策划者、撰稿者、书写者。领导也让我写单位的新闻宣传稿件,偶有被新闻单位采纳。时间久了成了单位的笔杆子,如此也就被单位宣传部要了过去,从专业干部转换成一名专职宣传干事。上班10年后,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成想做了办公室的综合秘书,直至办公室主任,都一直从事综合文字材料工作,和作协周主席相识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这么多年过去了,今日一见不知道主席还记否。笔耕公文20余年。我常想,虽然笔耕辛苦,也许我这一生注定要与文字结缘。这种缘分,如今,在即将退休之际了又接续上了。

现在,我成了一名作协会员,忐忑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鼓舞。我现在也尝试着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新的养生东西,比如模特、舞蹈、太极啊,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真是应了古人的话,学无止境,学习、学习、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人对世界充满好奇,感到世界的奥妙无穷。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抵挡写作、阅读文学作品带来的快乐和充实。在年近花甲之际,耳边常会想起古人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多阅读,多向老会员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实践,练习写作文学作品,用近60年的人生积淀,把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所见,激发出思想的火花,用文字记录下来,去感染别人,也激励自己。我想,刚开始可能会艰涩,但我会在作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作协主席的领导下,在组长的带领下,认准目标,持续不断、笔耕年华,谨遵作协纪律,和大家一起为建设和谐、温暖、快乐、书香、强势的作协做贡献,共同感受到作协的温馨、文字的美好、和人生的充实。谢谢大家。

说景观(8)

宝泉山

文/刘秀范

宝泉山位于沈抚示范区高湾开发区风景秀丽的友爱村。沈抚示范区成立之前,宝泉山为沈阳、抚顺之界山,东接抚顺、西接沈阳。宝泉山名副其实,山间有七处甘泉,清水长流终年不断,泉水含多种矿物质,甘甜味美(早年的寺院曾以“圣水”命名)。宝泉山一年四季景色秀丽,风水极佳。据传,早在唐代,宝泉山就建有寺庙,但年代久远,已无文字、实物可考。寺院内杏树下现存一鼎铁制洪钟,铸于“壬申五月”,据说是1932年奉天督军张作霖死后,其五姨太布施之物,洪钟上铸有“壬申五月”四个大字。按钟上铭文记载:“宝泉山善缘寺开山人玄拖,徒妙魁、妙信,发起人五名……”查《禅门日诵》“金顶毗卢派源流诀”,梁朝宝志禅师曾演派二十八字,至明朝、昌海禅师又续演四十字,曰“闻定静宗道,慈福真法德,正善印义祖,普弘信玄妙,崇现本来少,性空圆明照,思修常安果,亲传无为教。”上述师玄徒妙与之相合。另记载《千华山志·重修龙泉寺碑》,碑由住持僧崇喜于雍正四年冬立。由此初判,宝泉山善缘寺应在明末清初开山,玄、妙师徒结茅安居。清末、或唐朝建寺之说,均无可依推断之凭据。善缘寺现存有三座墓塔。其一为舍利塔,所葬乃佛教界声望颇高的修缘禅师之灵物,老和尚曾是东北六大长老之一,生前曾任奉天(今沈阳)最大寺院慈恩寺方丈。另外两座系善缘寺曾经的两代住持戒魁、定成之墓塔。宝泉山上有两株百年开外的老梨树,真是“梨树开花白似雪,秋来果实满枝头”。平添几多清净之地的圣洁景象。

古老的宝泉山善缘寺现有牌坊、放生池、罗汉广场、前殿(天王殿)、钟楼、鼓楼、正殿(大因缘殿)、伽蓝殿、藏经阁、禅房、斋堂、僧寮、讲经堂、客舍等建筑,整体看依山傍水、寺庙清雅、殿宇整齐、视野宽阔。牌坊高挺宽阔,高7.9米,宽16米,汉白玉嵌砌三门式结构,“宝泉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不同凡响。善缘寺建国前称圣水寺,为沈阳慈恩寺下院。

宝泉山主峰上有观音阁,供奉四面观音菩萨,高度4米,座基3米见方,为泥塑彩绘像。藏经楼长35米、宽25米、高21米,藏有乾隆版《大藏经》、洪武版《大藏经》等多部典藉。其内供奉缅玉巨形卧佛一尊,长8米、高2.2米、重20吨,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卧佛,供人们观光学习游览。

主  编:王深

副主编:梁冰  飞凡  曹连睿

顾  问:刘丰田  迟梦笑  敬涛

微刊制作:陈祉静

2024年8月1日

阅读 1.1万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