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寇打闽安,旗勇战沿江,炮杀李建安,打死张十三,家家泪不干⋯”。
这是村里男女老幼都唱过的儿歌。作为水师营,中法马江海战是琴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儿歌里的“张十三”,是当年旗营里的张家十三个壮年汉子,全部参战,多热血洒海疆。
中法马江海战是1884年的事。当时,法军决计利用海军优势夺取基隆和福州,据地为质,迫使清廷屈服。6月26日,法围远东舰队驶入闽江口,伺机进攻闽台。当法舰在马尾紧靠中国舰队停泊时,清廷以“和战未定”“群疑众难“为由,下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使福建海军丧失先机。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三,法舰突向中国舰船袭击,马江之战爆发。
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凭着火枪士炮和木帆船,以血肉之躯抵抗法国舰队的坚船利炮。据介绍,当时水师古翼佐领黄恩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三营旗兵赴三江口,以大屿岛为屏障,利用法军不谙三江口水道,在琴江水道上设伏,待法舰经过时,点炮轰击,重创法舰。海战因清政府的腐败,而以失败告终,整条江水都被鲜血染红。据说,后来清廷做了两件事,一是问炮是谁打的,因为有“无旨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句话,官兵不敢承认,恰好琴江西山附近有个炮神庙,就推说是炮神打的。现在游客服务中心边上的五炮神塑像群,就是指这个典故。还有就是下旨在江边建了座忠烈祠,将烈士们安葬于江畔的西山(现在已建成“八旗烈士陵园”)。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村民都自发来到江边公祭烈士,夜幕降临,人们在江边放漂水莲灯,以悼念、超渡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