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根据安阳市教研室组织的“阅读点光,科学筑梦”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要求,再结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安阳市红庙街小学教育集团开展暑假“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活动”。本周我们阅读的是《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这套书的第一本《一把锄下的历史》,引导学生走进田野,认识农具,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整本书项目化阅读阶段性汇报
《一把锄下的历史》
认真阅读,积极准备
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可以增长课外知识,让我们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
农具背后的历史
碾子
01:40
锄头
02:42
犁
01:50
认识更多的农具,学会简单农具的使用,让学生懂得农具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之美,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创新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农具创造和使用的原理
镰刀
01:12
古代水车的灌溉原理
01:26
有了好的工具,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农具不仅缩短了农民的劳作时间,而且提高了劳作效率。农具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农具的不断演变对古代农业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设计农具
通过认识农具,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社会发展进程和农业劳动的不易,从而热爱劳动、珍惜粮食与蔬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同学们通过了解农具的历史演变,探寻农具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认知由抽象到具体,由认识层面到动手实践,这样的一个阅读过程,不仅加深了对传统农业文化符号一一农具的认识,感受到了古人顺应自然、勇于创新的智慧,同时提升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了科学创新思维,增强了热爱祖国农业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