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雨霏
树现代教育观,创特色新课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自己是个热衷于折腾的人——改进原有课程、开发新课程、组织社团活动、学习大概念、探索PBL等等,一直在尝试新内容、新模式、新方法的路上。在折腾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这其中既有我对旧观念、旧方法的反思,也包含了对新教育的追求。
一、从知识到素养,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我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学习新课标要求,任教领域涉及影视、心理、戏剧、蓝晒、创意搭建等多门学科,主持开发并参与实施微电影创作、魔力剪辑、校园好声音、影视表演、定格动画、模拟创业、3D打印、KBOT、光影印象、心理体验、绘图说话、龙腾舞跃、校园剧会等课程。
在课堂上我一直尝试打破学科边界,将影视、艺术、文学和心理等学科概念互相融合。随着思考和学习我不断改进课程内容,从一开始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到现在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将审美和德育作为核心。通过对新课标要求的学习,我积极将大概念教学方法带入课堂,建立起基于“电影语言是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大概念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用、创中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学校组织的大概念学习实践经验交流分享中获得第一名的认可。
二、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
构建学习中心课堂就是实现新型教学的最直接抓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我有幸借着学校掀起的PBL项目化实践热潮,与老师们一起开发设计项目化课程,同时也作为成员广泛参与其他老师开发的课程,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我开发的“多彩好戏”PBL项目中,不仅应用于学生的课堂实践中,也为潍坊市多所中小学校教师进行项目的展示体验,并去临沂、石家庄、邢台等省内外多所学校、实践基地送课交流。在学校内进行项目化实施的经验分享中,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反思与收获。并和老师们一起将我们的课程和经验编撰成书《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教育人。
三、互联网+教育,丰富教与学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云课堂带来的线上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的模式与学习中心化不谋而合,面对新的挑战,我积极研究云课堂、微课的制作方法,一方面寻求适合学生的线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先后制作了防疫抗疫、国家安全、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不同主题的线上课程,《巧用心里暗示,保持积极心态》《黑色生命力》《如何使用剪辑软件制作MV》等被收录进学校线上课程资源,《激荡青春力量,做新时代的爱国者》等微课被收录进市级网上公益课堂。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其他老师制作线上课程、直播课程等。基于以上在教学实践中对网络云课堂的研究实践,我参与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微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疫情背景下开展实践教育的模式研究》等研究课题,进一步推动我对于线上课程模式的探索。
四、学玩相融,拓展教育新样式。
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要给师生“玩”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玩”出内涵,我将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剧本杀带入课堂,利用其沉浸式情境化学习的内核,进一步与学科知识、历史文化相结合,开发出《诗词大会》《历史文化保卫战》《渤海走廊》《楚汉争霸》等校园剧会系列课程。教育的发生不仅局限在教室里、校园中,在生活中、在游戏中,事事皆可格物致知、修身正心。
“双减”政策对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在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均衡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就对“学”与“玩”的融合提出了新挑战。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组织学生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微电影社团、校园电视台社团,在社团中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充实课余时间,将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新的实践学习的课堂。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研学实践的开展,校园之外广阔而丰富的课堂瞬间吸引了我,我学习研学方案的设计方法,了解研学实践的内涵特点,考取研学导师资格,与团队老师们一起设计参与《探秘园林古建,传承历史文化》《临朐石门坊红叶探索研学》《追寻烽火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并获得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优秀奖。
在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以“引导学生从等待标准答案的人,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的人”为信念,力求超越“教书”的基本使命,走向“育人”的终极目标。立足育人为本理念,深入推进素养导向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协同,共筑育人合力。在育人实践中,力争当好课堂实践、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2.苏晓琳
牢记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苏晓琳,女,中共党员,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1月出生,潍坊市实验学校党员教师、学生发展处负责人,著有专著《孩子读得懂的逻辑思维》,参与编写《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一起去劳动》《一起去研学》《在研究中成长的中学英语教师》等教育书籍,曾获山东省中小学初中劳动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二等奖、潍坊市首批家校社共育优秀教研成果等奖项。她关心关爱学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曾获评山东省中小学学习展示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潍坊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彩德育工作体系
作为学生发展处负责人,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构建了学校的多彩德育工作体系,立足实践教育,优化育人共同体工作机制,遵循明德、修德、立德三进阶工作模式,打造了目标导向、形式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局面,主笔的德育工作方案《协同促成长,多彩育新人》被省教育厅评选为2022年山东省第二批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在德育工作中,她始终坚信教育不是始于学校,终于学校,而是始于家庭,终于社会。因此她注重凝聚育人合力,在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1347”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模式,提炼影响协同育人实效的四项关键要素,探索实施七种工作路径,有效破解了共育主体动机一致性、共育关系的平衡和协同机制的落实三类难题,学校也被评为潍坊市首批家庭教育示范校、潍坊市首批儿童友好示范学校,她的行动研究结果被评为潍坊市首批家校社共育优秀教研成果,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获评潍坊市家庭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金语金句”、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优秀心得体会二等奖。
德育不是知识教育,必须要打动学生的心灵。为此,她坚持把优秀的资源带到学生身边,邀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开展“五老进校园”,组织学校专家参加“家庭教育乡村行”,为山东省教育电视台提供专家案例,基于地域资源将德育融入研学实践课程,推出线上德育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公益岗位......她也积极将德育做法总结凝练并公益推广,德育工作被山东省教育电视台、山东文明网、潍坊电视台《潍坊新闻》等栏目多次采访报道。
二、从教走向学,让学生自我发展真实发生
成长的根本在自觉,教育的关键在激活。作为青年党员教师,苏晓琳老师一直认真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学艺术,积极探索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如何有效实现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苏晓琳老师积极组织团队在项目化学习领域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在实践中,她攻坚克难,创新探索搭建生活小镇PBL项目平台,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设计真实情景下的驱动问题链,根据学情分层设计课时及课程难度,以“匠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的真实职业,进行商业构思和产品设计,投入劳动生产并开展义卖公益,服务社会。这一积极探索有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点燃学习热情,相关做法在潍坊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STEAM融合教育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活动案例获评山东省中小学初中劳动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苏晓琳老师让学习和研究成为了工作的常态。她积极投身课程研发,先后开发实施了《光影印相》、《“渤海走廊”探访专线》等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实践课程,并获评2021年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二等奖、潍坊市优秀研学课程、潍坊市中小学十大党建品牌课程等奖项,安全教育课例获评山东省校园主题教育微课三等奖、潍坊市主题优质课一等奖。
她积极承担科研工作,主持的潍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已顺利结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均已顺利结题,著有专著《孩子读得懂的逻辑思维》,参与编写的《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在研究中成长的中学英语教师》《一起来劳动》《一起去研学》等书籍已出版。
三、示范引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有着十六年党龄的党员教师,苏晓琳老师始终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学校团委的负责人,她立足于学校可以辐射影响潍坊市内百余所初中学校的优势,突出实践教育特点,积极组织青年教师研发《青春很赞》等校本特色情景团课十余门,其中课程思政课例《铁氰酸盐印相》获评潍坊市战疫育人主题课程思政精品课,《共筑疫情防控,守护美好家园》获评潍坊市战疫育人主题思政“金课”,三年内有18名青年教师获共青团潍坊市委表彰奖励,2名教师在市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名次。
作为学校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她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教育帮扶等志愿活动,2022-2024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800小时,先后帮扶特殊群体学生1611人,协助减免费用3万余元;组织生命安全公益讲堂40余场,服务30余所学校,受益人群达5万余人次;不间断参与文明志愿交通疏导、义务消防宣传、禁毒宣传等公益活动,展现青春风采。
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学生,唤醒成长的力量,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努力,为热爱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3.张越杰
聚焦科技教育,担当育人使命
张越杰,女,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92年4月生人,潍坊市实验学校教师,自2017入职以来一直耕耘在教学育人一线,时刻以一名青年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课程为中心,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我们的主阵地和核心竞争力。她始终坚持以课程为中心,立足科技教育,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智造类课程体系。
她在同教研组教师的带领下,7年时间里专心打磨研发课程,秉持“信息科技服务教学”理念,融入现代科技,先后开发实施了《智能物联》《创客无人机》《智走迷宫》《机械臂》《创意天梯》《水动力火箭》等6门课程。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将科学素养与创客精神扎根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启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
2023年以前作为智能物联课程的负责人,她创设基于问题解决的物联网课程,以真实的生活情景为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习程度开设了智能家居、多彩乐园、智慧校园、多功能机器人4个主题子课程,构建理论知识+创意物化的物联网课程体系。课程常态化实施4年,它也发光发热过,被评为获奖最多的课程之一。
现作为创意天梯课程的负责人,她创设基于现实思考未来的太空电梯竞赛式课程,课程从电梯结构搭建、编程控制、极限拉力测试三个环节设置了不同难度梯度的子任务,旨在让学生将学科知识综合重组并转化为智能应用。竞赛课程模式的设置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参与和挑战的热情充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竞技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物化的工程开发能力。
二、学生立场,勿忘初心践行育人使命
聚焦科技教育,丰富教与学的途径。她全心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
打通科技教育,向内指向实践课程,向外延伸国家赛事。为落实课程目标育人使命,她和团队教师立足创意天梯和无人机课程将课堂搬到了赛场,对接教育部白名单赛事,组织学生参赛。备赛过程中关注团队赛中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编程、设计、搭建各有分工发挥特长,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她积极探索科技赛事下的教学改革和育人创新,为学生提供竞赛与科创平台,发展学生在科技创新方向的特殊才能。
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通过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做好准备。
三、教师第一,潜心研究深耕“实践”教育
作为青年教师,她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荣誉成果十余项;积极承担科研工作,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山东省微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小学实体编程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多项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参与学校编写的《一起来劳动》《一起去研学》等书籍已出版。
作为班主任,她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耐心倾听困惑和问题,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带领学生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品设计、清明祭英烈、劳动最光荣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此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师德考核年年“优秀”,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
她将在教育的舞台上,继续播撒青春的种子。以学生的需求为航标,不断引领他们触摸科技的脉搏,健康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4.边均萍
以熹微灯光 点亮滚烫星河
教育让自己活成喜欢的模样,于是选择做教师,致力于让更多学生也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没有永远的上游,但可以永远选择向上游
边均萍,1993年6月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潍坊市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山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专委会理事,教育部国家标准教科书青岛版小学科学核心作者,曾获潍坊市初中物理学科领军人才、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主持1项市级课题,参与编写《一起做实验》著作5部,开发《多彩热转印》《探秘新动力》等实践课程6门。
世界上最愉悦的事,莫过于找到热爱并为之奋斗。从2019年至今担任潍坊市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兼任学校政研、宣传等部门工作。因为深知“如果想得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先提供给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自己”的道理,无论承担什么任务,担任什么职务,都脚踏实地、积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敬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那些日夜兼程的时光,是最好的勋章
挖掘教育资源,研发精品课程。主持研发《多彩热转印》《AR编程》《光能飞机》《测量学校当地重力加速度》等十余项精品实践课程,参与编写了《科学》(青岛版)《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等著作;研发并实施的《盐水动力车》《果汁分你一半》等线上课程,被全国“综合实践基地联盟”等新媒体平台推介、被山东省教科院认定为优秀公开课,供全国中小学师生公益使用。
精心设计教学,打造优质课堂。实施《车之梦行致远》实践课例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实践教育资源库,开发《盐里有世界 向海向未来》获山东省优秀研学课程,执教山东省初中物理实验公开课《声音的特性》、执教山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新能源汽车模型设计与制作》,主持《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中小学黄河生态教育实践探索》获得山东省黄河生态教育优秀案例,《多彩印花》获得潍坊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程资源一等奖,还先后获潍坊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融合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初中劳动典型经验与做法二等奖,获第二十届潍坊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始终相信,如果想要什么,就要去努力付出,而不是去着急羡慕,因为羡慕本身不会导致成功,而所有过程中的辛苦,最终都会化为礼物。
三、每一次挑战都是对成长的礼赞
参加工作5年来,在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敬业奉献的样子和责任担当的力量。我想如果被需要,而我又刚好又有力量可以做一些什么,那么我也一定会像每一个多彩实验的建设者、奉献者、奋斗者一样,为使命,全力以赴。我积极参与高中实验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全市优秀学生提供课标实验教学,为奥赛学生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助力昌乐二中、昌邑一中等8名学生获得全国物理奥赛复赛一二等奖,为全市理化生骨干教师现场会提供课例《光电效应实验》,与同事们一起先后为全市40所高中学校2000多名师生提供实验教学与研修服务;我还主动拓展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为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先后助力32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山东省青少年创客大赛、山东省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升大赛、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山东省一等奖等省市级奖励18项。不着急一个结果,先让每一个当下值得,我相信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坚定赶往更好的路上,要一直努力。
美好无法久存,但永远正在发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饱满的教育情怀、不懈的坚持品质,去做事,去改变,去成长。从脚下开始,道路会很长,日子会明亮。
5.王萌
教坛新星个人事迹材料
2019年研究生毕业至今,一直工作于潍坊市实验学校。我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政治觉悟高,师德优良,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方面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及三说讲课,积极参与潍坊市青年骨干教师试讲及说课活动。积极参与各种教科研活动,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培训,不断研究提升课程,多次开发新课程,课堂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勇于探索实践,获得省市级各种奖项。作为班主任,十分关心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参加活动竞赛等,获得市级奖项。
我积极书写工作反思、读书感悟等,几十余篇。疫情期间,主动开发线上微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云微课、抗疫宣传微课、思政课、清明祭英烈微课及端午微课等;积极参与各种线上线下培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包括:魅力讲堂、读书分享等。积极参与案例征集、课程开发。曾研发多门课程,不断搜集资料、摸索学习、探索实践,我在研发智能机器人课程和航模课程的时候,我搜集整理了无数的资料,不断尝试探索、不断修正完善,在本子上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时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总希望能带给学生最大的体验与收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课程,获得了省教学案例一等奖。研发的航模课程也成功入选了教育部实践教育资源。
我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课堂上,有位男生表现的十分阳光活泼,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在实践环节,他们组无论是组装还是程序的设计都是班级第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也时刻感染着我。就是这样一位看着十分活泼、心里不装事儿的男生,却在课下悄悄的找到了我。他一脸认真的问我,老师,您觉得我是一个好孩子,还是一个坏孩子?我当然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了。他却一口咬定,自己是个坏孩子。那一刻,我觉得他有心事。经过了解,他父母离异,姐姐跟着爸爸,很少联系,他跟着妈妈,妈妈又疏于关爱。他告诉我,他学习倒数,他抽烟、喝酒、染头发,做了中学生不该做的事情。他告诉我,他觉得我像他的姐姐一样亲切。那一刻,是感动,更是感激。我都必须要全力以赴的帮助他,我想让他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我想让他感受到其实他身边有很多的关爱和温暖,更想让他知道一切不晚、未来可期。
我持续的关注他,从一开始是我主动的问候他,到后来是他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把烟戒了。老师,你看,这是我跟我姐姐的合照。老师,我初中毕业了,我去了技校,准备好好学一门技术。每当过年,他都会主动发消息祝我新年快乐!那一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去形容内心的情感。
正如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是我所一直追求的。多年来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校级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身为青年党员,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特殊学生送教活动,面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我一直相信教育的力量。尽管这些学生是所谓的“特殊”,但是我却一直觉得他们像星星一样闪耀,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我在送教时,我深知我们之间有太多沟通交流的困难与障碍,很多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不能自控,但是我不会放弃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希望他们哪怕多听一个字,多学一个动作,我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特长,并积极鼓励他们,我送课指尖艺术,我手把手教每一位学生如何制作玫瑰花,如何制作他们喜欢的物品,就是这样的特教学生,却跑到我跟前,把玫瑰花送给了我。多年来我积极参与党务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22年,获得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工作期间,获得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获山东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潍坊市普通话比赛三等奖;潍坊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程创新素养类二等奖;潍坊市同心防溺水主题优质课二等奖;潍坊市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三等奖;潍坊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潍坊市垃圾分类教育典型案例二等奖;潍坊市朗诵比赛三等奖;潍坊市廉政优秀作品二等奖等。参与潍坊市市级课题,获山东省研学线路设计大赛优秀奖,参编多本书籍,研发的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实践教育资源。多次获得校年度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我热爱公益,疫情期间,我主动帮助社区清理积雪,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假期主动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疫情期间,主动担任街道防疫志愿者等。
身为潍坊市实验学校的一员。我们学校在潍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站在时代和国家坐标思考和践行教育;我们始终坚持我们的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能带走的,更是一生受用的;我们始终坚持实现着从我们能做什么到潍坊教育和学生成长需要我们做什么。在奉献中实现,在努力中超越,不断丰富着实践基地的价值和内涵。
我知道,我在成长,我热爱教师岗位,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满腔热血、坚守信仰,我执着奋进、不忘初心,我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卓越的业绩,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