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雨为炎炎夏日带来些许清凉,然而浇不灭学员们的学习激情。2024年度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湛茂两地)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紧缺学科(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示范项目培训已经进行第5天。
一、减压赋能 做幸福教师
上午由杨慧芳教授带来主题为“中小学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讲座。由于天气问题,杨慧芳教授无法亲临现场,开展线上教学,但妨碍不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思想碰撞。
陈带娣老师介绍杨慧芳教授,并代表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杨慧芳:女,汉族,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授。教师教育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13至今多次参与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函授本科、成人高考等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工作。担任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特殊儿童评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经过积极探索并不断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曾担任非学历教育的试卷评阅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指导工作中,严格按相关毕业设计指导文件进行指导和管理,督促学生不断改进,较好地完成非学历教育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杨教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压力的由来、中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及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现状及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压力与情绪管理,并提出调整情绪和解压方法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杨慧芳教授所授内容丰富,例子多样,学术价值高,让学员们认识压力,初步懂得如何缓解压力,学会合理管理情绪,做幸福的老师。
梁文静老师为杨慧芳教授的讲座做了总结:“非常感谢杨慧芳教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带来线上面对面的精彩一课。杨教授这堂课给我们在坐的所有老师解开幸福生活的密码,让我们认识了压力和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应对压力与情绪管理,让我们习得解压的方法,以更好的状态教书育人,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二、传承非遗文化,推动劳动教育
在时光的长河中,中国的非遗文化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将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是否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下午,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教师发展中心冯宇红主任带来了一场《基于“非遗”活态传承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主题讲座,引领我们走进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之路。
杨珊珊老师介绍冯主任并代表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冯宇红: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中语会理事、广东省小学综实会理事,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参与“内地优秀教师来澳交流计划”,被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与人合著出版《走向语文核心素养》、《从优秀到卓越:教师领导力的12项修炼》等。
讲座开始之前,冯主任对老师们所任教的科目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虽然老师们任教的科目不同,但不同的学科不一样的思维更能为劳动教育增添一抹亮色
冯主任对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研究得十分透彻,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非遗”TCP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她表示: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更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
除了理论的学习,冯主任还展示了大量她与团队的精彩案例,她从湛江本土非遗文化出发,开展了富有本土非遗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例如制作香包、制作海味月饼、田艾籺的制作方法、鱼干的制作工艺等等,既传承了本土非遗文化,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劳动的快乐。
最后,林晓春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发表心得体会:冯主任的这节课如一枚钥匙,为我们打开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寻之门。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进行探究实践,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课程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课后,老师们热情不减,纷纷围绕着冯主任了解更多有关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方法,冯主任耐心进行解答,使老师们对于今后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如何开展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今日学员风采
结语: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既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也传承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增添了学生劳动的热情。本次讲座不仅让老师们领略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魅力,还为今后的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文字编辑:李艳蕾、易菁菁、梁文静、林晓春
图片:第四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