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不以山海远  共赴蓉城恰逢时
—记霍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A做自己
创建于2024-07-28
阅读 6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夏日的蝉鸣如同自然的乐章,悠扬而连绵地回荡在每个角落。在这热情似火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2024年7月26日,在霍州市进修校校长荀杏锁和教体局师训股股长荀洁的带领下,我市30余名教师远赴成都开启了一场启智之旅。

第一篇章   开班仪式

     本次学习在项目负责人李冰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霍州市师训股股长荀洁给予我们深切的希望,希望在本次学习中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员代表张荣荣老师表示非常荣幸参与本次培训,我们将认真学习,认真领悟,提升自我,服务教育。

第二篇章   学习新思想


       7月27日上午,陈志彪教授,师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董事长等,集荣誉于一身,发表论文100余篇。陈教授向我们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总书记的十大明确为引领,向我们分享了人生的十个精华,会工作会做事的十条,会说话的十条艺术,提高情商的十条途径等,进而向我们分享了当好中小学教师的六大规律,五大记忆法,三大重点。

当好中小学教师的六大规律

1.团结人: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更远

2.“两感”:紧迫感、责任感

3.有所作为

4.会定位:定位,到位,守位,跑位,补位,不越位

5.严格要求

6.永远向前看


五大记忆法

理解记忆

以点带面记忆

对应记忆法

总结归纳记忆法

锻炼中求记忆

三大重点

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老师更要以身作则,陈教授指出如果知识是在修炼精神面貌,那么对于我们的外部形象,男老师做到:面净,头正,肩平,腰直;女老师做到脖子直,腰直,腿直。

      7月27日下午,卿平海教授幽默风趣地向我们讲授了《核心素养下的课程设计》。卿教授的学习史,工作史堪称一部奋斗史,体会到了他的育人情怀,教育智慧。卿教授从“掌”字入手引出学中乐,乐中学。如何做任务群以及如何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从中发现突出问题,给出改革方案,注重作业设计,逐步形成核心素养,适应时代要求。当然,一切的基础都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第三篇章   研学新课标

     7月28日上午,幸世强教授向我们分享了《课标单元学历案设计与使用策略》。幸教授向我们强调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只有专业发展,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自我更新,而自我更新才能走向专业化。

       幸教授指出现阶段教案存在的八大问题,分享书写学历案的必要性。一份学历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学生需要的认知地图,学习地图,是老师给学生的“处方”。

如何设计大单元学历案

“看”    教材目录

“对”   对准学业质量

“定”   确定单元学习时间

“命”   命名单元学习主题

设计大单元学历案的七个步骤

1.明确组织单元,研读教材。

2.确定单元主题课时。

3.确定单元目标。

4.设计评价任务。

5.分课时设计学习进阶过程。

6.布置作业与监测。

7.设计学历案反思。

     7月28日下午,  在《基于新课标的真实情境教学》中,刘旭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真实情境教学的案例与实施。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如同灯塔一般,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以《春天在哪里》的情境创设引入,就怎样去了解儿童?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如何真实发生?何为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情境教学法的五大原则,及当前课堂教学效益差的原因剖析,老师们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讲座中,刘教授多次提到如何发掘更丰富的情境资源,而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好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走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到温润、自由。资源就是生活,情境就是心动。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第四篇章   实践于课堂

     7月29日上午,四川省特级教师程一凡专家向我们分享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施路径》。程老师在核心素养下以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转变中提出“五生”课堂,而教育主要践行育人理念,去唤醒学生思维。老师要有接纳,开放的心态,有倾听的耐心,给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

     不做“消费型”教师,课前做到“两读”:研读教材以及读懂、读通教材。设计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并以主问题带动微问题进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的质态,体现鲜活的思想,让师生成为彼此崇拜之人。

    7月29日下午,四川省特级教师冯学敏老师讲授《课堂教学艺术》。冯老师从三个角度分析什么是艺术,从而给出艺术要有形象性,审美性,形式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通过捕捉和挖掘学生的思想与方法,在互动过程中呈现阶段性的成果。与此同时,冯老师的讲座为我们生动的演绎了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也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门精美的艺术,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

     7月30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高级教师邓洁老师向我们带来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学习习惯培养的家园共育策略》。邓老师带我们分析了幼小衔接的新背景,及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明白了双向衔接的核心是在于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紧密联系与合作,这需要我们小学教师主动走进幼儿园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孩子们搭起一座平稳过渡的桥梁,让他们能够自信、快乐的开启小学之旅。

第五篇章   交流与反思

    7月30下午,就本次研学活动我们分小组交流,分享与实践。老师们从思想方面,课标研学方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自己对课堂艺术的重新定位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确定以后尝试的方向。

      师道远而学无涯,深耕耘且广积粮。我们的肩上定会担负起草长莺飞,我们的眼中定会藏下光芒万丈;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回归课堂,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

撰稿:朱晓霞   李晓荣   

图片:卫亚丽   赵绩

审核:张碧荣   薛英   晁小军


阅读 6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