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未来 思维改变世界——云南省孙毅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五届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

对映异构
创建于07-27
阅读 31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深入探究化学思维建构与核心素养培育这一前沿教育领域的征途上,我们深受著名科学家兼教育先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先哲名言的启迪:“我之非凡,非源于天赋异禀,而系根植于对未知世界无尽的热情与纯粹的好奇”。秉持这一精神灯塔,云南省孙毅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7月25日至27日在佛山第一中学盛大召开的“第五届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国际交流会”。作为化学教育界的一次高端对话与智慧碰撞,会议汇聚了国内众多化学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与实践精英,旨在共同探索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深度融合思维训练与核心素养培育。

       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部西部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主办,佛山市第一中学承办。

会议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大会开幕式

        在庄重的会议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的主编王军翔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与会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精心介绍了出席本次盛会的众多专家与尊贵来宾。

第二部分 主题报告活动

主题报告一:建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教育与基础研究的作用

报告人:房喻(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房教授对丰富的事例、研究成果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后,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时期,科技创新确实已经成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最重要因素,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同时,房教授指出,中国需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企业家,也需要富有人类情怀的学者。

       最后,房教授强调,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须。重大的基础研究突破,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个体的兴趣和坚持,这类科学家的出现需要包容个性的文化,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 因此,重视包容性文化检视,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空间的拓展,对于孕育志存高远的杰出人才,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重大。房教授还说,人工智能出现使得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的实现方式,教师的作用将面临变革。

主题报告二:为理解的化学教学

报告人:江敏(南京金陵中学化学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江老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对“理解”的认识:

        第一,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认识和了解。江老师指出,教师需要从学科认识的视角揭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自然和结构,其中“自然”指的是对自然的认识、与自然对话。接着,江老师剖析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碳酸钠与等浓度的盐酸、醋酸的反应”等具体教学案例,以展示学科理解及观察实验细节对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和感悟——本质和规律。江教师指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促使学生参与无意学习,从学习中体验自然的奇妙、理解规律,从而增进对学习意义的理解。

        第三,从化学的视角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见识和观念。江老师强调,化学教学需要不断,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江老师希望学生在人生生活的关键时期,能够享受学习,坚强体格、健全人格,过极其丰富的生活。江老师指出,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对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也仍然在继续。

主题报告三:化学学科特征、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

报告人:魏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讲座:

        第一,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魏教授指出,化学的学科特征是研究分子/物质、创造分子/物质。那什么是分子呢?魏教授又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层层递进地揭示化学的主要特征。第二,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与推理。魏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魏教授还特意指出,批判不等于反对,批判时需要注意证据、逻辑、理性的。第三,科学理论的模型本质。魏教授指出,隐喻是科学概念建立过程的本质,是人类认知过程加工的重要方式。抽象概念的具象表达是寻找合适的比喻或隐喻的过程,隐喻是科学认识建构的核心途径等。第四,科学概念的相对性与辩证观。第五,科学探究的思维与方法。魏教授通过丰富的例子,揭示了化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与策略,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主题报告四:中学化学教研体系的建构探索

报告人:王怀文(佛山市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化学高级教师)

         王老师分别从理念引领、项目驱动、网格管理等角度解析了佛山高中化学学科“1454 ”教研体系,建构七年的探索。王老师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师世界、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上的作用。

视频课例一:酯化反应的改进及应用

授课人:保志明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环节一、保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 接着保老师提出问题:酯化反应提升酯产率的提升关键是把水去掉,那如何除去水呢?学生从醇和酸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了目前乙酸乙酯制备的几种方法。环节二、保老师提出问题:能否由酯化反应制得高分子物质?保老师应用小木块代替羧基和羟基,让学生自主搭建由酯化反应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设想。环节三、保老师演示了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视频课例二: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探秘自热食品中的发热包

授课人:白建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首先白老师提出问题:对于自热饭的发热包,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终将问题聚焦在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发热的原理又是什么?接着来老师给出了探究任务一:探究发热包的物质成分。学生基于资料进行了物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探究任务二: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信息,开展了具有思维深度的探究实验活动。探究任务三:解释发热包的“注意事项”。学生基于发热包的物质组成及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对发热包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释。

主题报告五:追寻科学发展脉络,构筑“说理 建模 创新”课堂

报告人:吴文中(绍兴市越州中学化学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吴老师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详尽的教学案例,让与会者深刻共鸣以下三点:一是提出了教学中的一些真问题。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意是:治学最可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化学学科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无机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物质结构及其性质、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在工业上的应用等,还经常有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化学学科课程开发和开设、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化学试题研究等方面的热烈讨论。这些问题和疑惑,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的、值得探讨和要解决的真问题。二是关注化学实验及其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当前不少地区忽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吴老师特别关注化学实验,提出了很多疑惑和问题。他认为,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起点。对疑惑的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实验探究,并进行理论探讨与分析,还提出“延伸思考”,如酚酞遇酸都不变色吗?等等,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注重基于感官(如眼观、耳听、鼻嗅、手摸等)的传统化学实验,还关注化学数字实验(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IS实验),这种利用计算机分析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以数值、表格或图形的形式输出的实验。这种新的实验领域,可以用仪器代替人体感官,客观记录实验数据并做精确分析,可以避免因感觉的差异引起实验现象感知的偏差,达到动态化、定量化。化学数字实验的出现为探索化学教学疑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当然,基于数字技术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应仅仅停滞于对传统实验仪器的简单替代,更要发挥其数字技术的优势,创新、创造新实验。三是体现了专业精神。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吴老师都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材料和分析。无论是借鉴大学教材和参考文献,还是依据化学基本理论进行定量演算,以及通过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都构成了对问题探析极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证据链。探究和分析过程体现了很高的质疑、辨析和逻辑思维水准,最后提供探析结论和看法,并提出教学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完成对问题的争论探究后,还提出延伸思考的相关问题,启发与会者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这样的呈现方式本身便是引领基层化学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及其研究的极佳范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化学教学质量必然走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主题报告六:认识学科、课程、教学之关系,增进专业理解

报告人:陈进前(杭州市原化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陈老师从不同学者对学科、课程、教学的不同定义出发,指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来说,要尊敬自身的专业理解,由于大学化学学科、中学化学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三个系统为思考对象,从学科本质、课程目标确定个课程模块教学目标的制定方向。陈老师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学科、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让听讲这个老师受益匪浅。

         

     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工作室老师们受益匪浅。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化学核心素养、大概念教学等前沿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基于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有了更广的认识。诚如陈进前老师说的:从大学化学学科增进理解,决定着中学化学课程的育人空间,决定着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握科学性的水平。教师从课程维度增进理解,决定着学科知识选择、转换和组织的方式,决定着依据课标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每个基本观念、每个课程模块、每一章、每个知识点……都需要从大学化学学科、中学化学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三个系统及其关系中去深入理解!中学化学教师要重视从大学化学学科、中学化学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三个系统及其关系增进自身专业理解,为育人做好专业准备。

工作室老师们学习笔记、与专家的交流、合影:

图:孙毅工作室全体成员

文:陶杰

初审:吕文丽

终审:孙毅

阅读 31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