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夏日,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2023级初荷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夏令营活动——参观甘熙故居,共同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活动准备
为了本次的夏令营活动,家委会经过群内沟通,最终选择了甘熙故居(民俗文化博物馆)作为本次夏令营活动的目的地。让同学们可以亲身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了解传统非遗文化及当前的传承情况。
甘熙故居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铺先生评为“民俗瑰宝”。它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为了更好的组织这次暑假夏令营,初荷班还组建了“暑假夏令营服务团”,热心的家长们都踊跃参加。一起商量做横幅标语;将同学们分成9人小组,每个小组由服务团成员担任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做好充分准备后,家委会发布活动通知,获得了班级同学家长的热烈响应。
穿越百年时空
跟随导游,同学们开始了这场穿越百年的时空之旅。
首先,同学们来到了甘熙故居的核心——友恭堂,聆听百年家训。“友恭”代表了甘家家训:兄长要对弟弟要友爱,弟弟要对兄长要恭敬。
“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 “孝”,大厅中悬挂的“友恭堂”匾额和“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联上下呼应,点出“友恭”的真正内涵。在以“友恭”为纲的家训下造就、教化出一代又一代被当时邻里誉为学有所长、家风儒雅的后世子孙。
接着,同学们走进了甘氏藏书楼——津逮楼,“博览”百年藏书。
津逮楼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一座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造的藏书楼。津逮楼藏书16万卷,为当时金陵之最,还藏有三代彝鼎,其中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所著《金石录》系传世孤本。
惊叹非遗技艺
同学们还参观了“金陵瑰宝世续繁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绒花、绳结、灯彩、剪纸、版画、布艺、胡芦画、抖空竹等手工艺品让我大开眼界,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南京的传统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手艺人的匠心独具。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绒花题材寓意造型大多取自民间生活符号祥瑞,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趣。
细细看去,每一朵花蕊都由好几根绒条组成,绒条的中心有一根细细的铜丝支撑,周围是柔软细腻的绒毛。这么一朵小巧精致的绒花,竟需要经过炼丝、染色、晾晒等九道工序制成,着实令人赞叹。
秦淮灯彩亦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是南京地区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秦淮灯彩的造型大多取自于自然,在结构造型上,秦淮灯彩采用夸张变形、对比呼应、抽象写意、象征借喻等表现技巧,讲究丰满浑厚、简约夸张等艺术手法,突出形式与趣味的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幅“鱼戏莲池”惟妙惟肖,非常惹人喜爱。
非遗拓印纸版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传统的拓印技术与纸版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非遗拓印纸版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技巧,包括选材、制版、印刷等。它的画面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同时,由于其制作过程中需要手工制作和手工印刷,因此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不少同学亲身体验了下拓印过程,仅拓印就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细致的手活。
你看,我们拓印的版画够细腻、够精美吧!
体验多彩游戏
展厅中还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旧时游戏道具。
同学们对这些游戏充满了好奇。心动不如行动,大家按兴趣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直接在现场“开工”,玩得不亦乐乎。
活动感悟
甘熙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殿堂,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还深刻感受到了南京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
这些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不仅是南京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感谢所有暑期夏令营服务团成员~
感谢孙浩然爸爸、谢雨桐妈妈、成梓铭妈妈、吴泽瑜妈妈、钱慜睿妈妈担任分组组长
主题:刘冰心老师
文字:陈梦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