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曾经教过的学生的短信:"老师,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鼓励,我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在送往的路上。"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功成名就的那一刻,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而在将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里,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如愿以偿,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其实在现实中,能去北大清华的孩子寥寥无几,大多数的孩子成为平凡的普通人,而最不甘心的是我们的家长,他们总是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在家长眼里唯有985、211,才是自己孩子最好的归宿。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被本科拒之门外,有一部分孩子除了说学习,哪哪都精通,勤劳吃苦,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内心强大等等。可是这些父母一提起自己的孩子却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明代王守仁也对"因材施教"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因人之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把握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逼迫孩子,强制孩子。有不少父母攀比心、虚荣心严重,看到别人家孩儿弹钢琴,学奥数,便内心焦虑,生怕别人家的孩子超越自己的宝贝,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强行给孩子报辅导班,弄得孩子身心疲惫,痛苦不堪,其结果却收效甚微。
曾经有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全网的关注,他说:“我的儿子虽然是学习一塌糊涂,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父亲如此自信?一个细节能够透露出背后的心态。在家长会上,这位父亲坦然表示,自己的孩子虽然成绩差,但每天仍然能吃能喝能玩,“他的心态比我还强大,将来走向社会之后,一个人心理强大和情商高,这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教育的真谛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一朵花绽放其独特之美,让每一棵树挺拔其独特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