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农耕文化  践行劳动教育——南门外小学昭乌达南路分校二年级八班暑假社会实践

于是乎
创建于07-27
阅读 5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德育的重要载体,其实践课程、内容能够作为德育育人功能的隐性课程,通过潜移默化、人文化成的方式对德育进行渗透,塑造学生的品格。以培养“劳谦君子,德能兼备”为育人目标。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习成长,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实践能力。

     为了将劳动课程、家校社协同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2024年7月13日上午,南门外小学昭乌达南路分校二年级八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进一步为成长打好劳动底色。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则展示了内蒙古大森林、大草原、大水系、大沙漠、野生动植物、远古生物与古环境及地质矿产、农物业、蒙医药、旅游等各领域的自然资源,建成后的博物馆,将成为宣传内蒙古、让世界人民了解内蒙古的窗口。


      

     在这里,学生们窥见了内蒙古悠悠35亿年沧海巨变的地质历程、生物进化史重现于世;化石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生命起源、进化至人类的历史。


     

     在这里学生探索矿产资源成因、种类、分布特征以及矿山开采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各种矿石、矿物,晶莹欲滴、色彩斑斓。此外利用矿物的光学特性设计的荧光矿物发光小屋,在紫外线等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平时不起眼的矿石发出绚丽的荧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内蒙古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资源行业、绿色发展策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历程成果。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内蒙古人民用一部部斗沙、治沙、用沙的事迹,诠释了科学治沙的理念;丰富的水利、电力、风能、太阳能为绿色北疆提供能源支撑;生态放牧向全国人民输送绿色农畜产品等。



     农耕社会,人们以耕作为生,而作为新时代好少年,需知农、学农、兴农、爱农,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劳激趣,将校园文化带到社会课堂,实现德劳融合,引导学生进行劳动的实践、探索、互动,厚植劳动情怀。



     以劳赋能,家校社协同学习,坚持“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深入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寻找劳动场景,加强家校社共育。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有效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劳动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共融、共生、共美的育人活动中不断成长。

     将“行一知一行”与新时代劳动教育一脉相承、“生活教育”与教学同质共生、达到“教学做合一”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 5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