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uanling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漫步求知行迹远 采撷归来成长多

创建于07-27 阅读2714

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研修活动

第六十七期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   2024年7月24日

      七月,正值盛夏的郑州热辣滚烫,却也热不过我们渴望学习的热情,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2024年7月24日,昆明市“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杨建昆工作室主持人杨建昆老师带领工作室的学员李媛玲、高维英、晏红祥、代春林、周学武、曾莉、李永宾、侯园园、陈秀莲、章玉梅、余山平、吴志仙、钟剑来到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堂展示,第二部分是主旨报告及闭幕式。课堂展示了两节课,主题都是《光的反射》,分别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汪盼老师和北京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的李季执教,后由祝常法和朱文军老师进行点评;课堂展示后,接下来的环节是:1. 主旨报告:《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朱行建 天津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 主旨报告:《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田成良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 闭幕式总结《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大会的回顾与展望》——张喜荣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4. 颁发获奖证书、合影。

《光的反射》课堂展示

      太阳的美好,光热不会缺席;希望你在光的世界里,沐光而行!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美,是教与学的默契配合,是课堂环节的流畅,节奏的和谐,是知识的合理建构,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效进行。这种美的获得,需要不断唤醒对美的认知,不断激发对美的探求欲望,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有先驱的引领,教学观摩活动恰好承担了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观摩示范课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种美的唤醒,是一种教学正能量的传递。

      第一节课,汪盼老师利用几块平面镜和两个激光笔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五角星,紧接着汪老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的反射。通过光照在平面镜与光照在玻璃上和水面上的对比,汪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光在什么位置改变了传播方向,向哪种介质继续传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及教师引导,得出了光的反射的定义,紧接着,如何把光留下来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同学体提议可以用铅笔将其画下来,有了想法,大家便开始动手尝试,将自己“画”出的光纷纷上传到大屏幕中进行展示,汪老师随后邀请了不同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画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同学们作的图,同学们慢慢的找到了更好的的方法,对画光线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了如何将真实情境转化成模型的过程,汪老师提示作图过程中应注意光传播的方向问题,并介绍了光的反射相关的概念。

    

      接下来,由静到动,汪老师让入射光线动了起来,同学们发现反射光线也跟着动了起来,为了研究清楚光的反射特点,汪老师将三个激光笔发出光线照在平面镜的同一个入射点上,对应的产生了三条反射光线,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汪老师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引入辅助线来研究线和角的关系,于是汪老师也现场找来了一根直木棍来辅助找到一些角,通过来回移动,同学们纷纷认为木棍应该放置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中间,过入射点且与平面镜垂直,至此,在汪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得出了光学的重要概念:法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法线,汪老师还准备了一个半球形的立体透明玻璃罩,内部放一个“自带”法线的平面镜,让两个激光笔照射到入射点上,通过旋转玻璃罩到某一角度时,发现三条线能重合,得到了三条线的关系,接下来就是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这一环节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实验,找到了两角关系,同时,同学们还利用仪器验证了三线共面这一问题,在实验中,汪老师还引导同学们思考,当光屏折转一半后,我们看不到反射光线了,是因为其消失了吗,并请同学们想办法来解释,同学们给出方法,指出反射光线并未消失,只需在刚才的反射光所在的平面上放一张白纸,光线就能显现出来了。总结完光的反射定律,汪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活动:“越”过障碍看到你。同学们通过亲身体会,都能“越”过障碍看到对方,深刻的体会了光路的可逆性。

       最后,汪老师深情地的希冀:“中国有句话是爱能跨越山海,但在物理中,纵有千山万水,我们也能即刻相见,是不是感觉还挺酷的?今天虽然我们仅仅是刚刚开始进行光的探究,但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对光的探索还远不止于此,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非常多重要的应用,我们下节课来继续来探索。其实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是非常的浪漫的,我们非常喜欢向光而生。古有夸父追日,今有中国航天飞天逐梦、摘星揽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因为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

       第二节课李季老师以激光笔遥控ppt播放的例子进行本课的引入。本节课的课堂实验教学体现了“三新”——通过新技术让光线可视化、通过新手段让实验可量化、通过新设计让活动更优化。课堂上,李老师应用了手机投屏、展台投影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更加可视化。让学生利用竹签等熟悉的身边物品进行自主探究,用竹签模拟光线,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光的反射模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精妙的实验设计,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法线的引入环节设计巧妙:通过旋转自制的演示仪,让学生在某一角度看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中间的红色光线重合了,说明了三线都位于同一平面内,进而引出法线。

       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李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参与式探究,进行光反射定律的知识建构。李老师结合演示实验中学生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让其思考两个问题: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轴对称的,它们与法线的夹角是否相等?学生通过讨论、制定方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分析数据最终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学习完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知识后,李老师还引导学生了解了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李老师还给学生普及了光的反射的应用与危害。课堂最后,李老师祝福同学们:“实验出真知!科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定律和公式,更蕴含着探索未知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改变世界的力量。”

       两节课结束后,祝常法和朱文军老师两位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两位老师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思维”这一主线,利用自制教具所呈现的实验现象以问题为驱动,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物理模型的建构。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法线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较好,同时对于为何要研究三线共面以及两角关系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朱老师还祝福在场的老师们,引导学生探究,一定要做真探究,而不要做假探究!

主旨报告

      课堂展示结束后,进行了两个主旨报告,第一个报告由天津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行建老师带来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第二个报告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田成良老师带来的《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第一个报告是由朱行建老师带来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主要是从测评的视角进行的,朱老师分别从一下四个方面结合具体例题展开:1. 模型建构;2. 科学推理;3. 科学论证;4. 质疑创新。

      第二个报告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田成良老师带来的《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田老师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展开:1. 前人研究基础;2. 新课改的需求;3. 教学实施建议。在教学建议方面,田老师给出了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1)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方法;(2)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方法;(3)以学史为线索,在知识来龙去脉中体会方法;(4)以实践为渠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方法。

闭幕式

      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最后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喜荣进行主题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大会的回顾与展望》的闭幕式总结。张老师首先对历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年会进行了回顾,张老师表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是由张宪魁先生倡导,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的,目前己举办了十三次,并罗列出了每一次举办的集体照。张老师还表明:我们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以张究魁教授已经建立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基础,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宄。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功能研究;探讨研宄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新方法与手段、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效果的测量与评价。最后希望广大教育同仁再接再厉,为物理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最后,张老师强调:为了筹备这次会议,组委会的老师们,不辞辛劳、精心编写与周密组织会议程序;承办单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同学们认真准备、周密安排,为会议的顾利召开付出了努力,组委会对会务组的老师,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 《物理教师》编辑部、《中学物理》编辑部为我们提供的交流平合!感谢各位同仁们的热情参与!

学员感悟

      通过这次外出研修,老师们纷纷表示接触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宽了教育思路,在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教育教学智慧和启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知行合一,把学习的优秀经验循序渐进的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章玉梅:1.同课异构《光的反射》:第一节课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汪盼老师执教,汪老师通过展示激光五角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展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汪老师将“构建光的反射光路图”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循循善诱、充分讨论后,继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汪老师都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和实验结果的时间和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汪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宇迹工整、板画美观、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热爱学生,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教学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多媒体运用恰当,演示实验、示范动作、操作仪器设备的规范和熟练程度。最后通过活动四——“越”过障碍看到你来结束本节课,使学生感受物理的魅力和乐趣。第二节课是由北京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的李季老师带来的《光的反射》,从动手做一做——用竹签构建出光的反射路径来打开学生思路,用棉线来显示光线找到两组面的交线即使法线,从而了不得不引入法线,经过李老师这样处理法线的引入就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了。李老师利用情景引入法提出光的反射,再利用实验讲解光的反射的概念和光的反射特点和规律。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合理,老师讲解时间和学生动手实验时间安排合理、整个教学的程序十分流畅,同时结构具有清析的层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老师让学生动手实验提出疑惑和猜想,然后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利用多媒体讲解米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和猜想,最后总结实验改革和结果。2. 聆听主旨报告《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使我中学物理的基本模型分类,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的方法,以及质疑创新的能力。主旨报告《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方法就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从实践或理论上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或方式的总和。物理科学方法就是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科学方法教育要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使他们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安全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高维英:汪盼老师和李季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光的反射》,两节课都是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由实验总结,践行实验出真知的理念,紧扣新课程标准理念,两位老师都用合适的方法把光的反射现象立体化。专家指出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注意:光屏和桌面的位置关系,应先探究线的关系还是脚的关系,三线共面应属于公理,不需要过多证明。朱行建老师《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四个方面展开,从列举的试题中体会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从测评角度给我们打开了新视角,同时也给我们指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向。田成良老师《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指责和使命》从一则宣传广告开始,提出对比的重要性。前人的研究基础:物理科学方法体系,在教学中用到科学实验方法、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方法当作只是来教,缺乏思维的锻炼。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的对比,发现重要的还是思维能力,高考评价体系中要求的五大能力和我们核心素养要求的思维能力是相匹配的,科学思维是所有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以知识为载体,方法为引领,围绕科学思维建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好顺序,兼顾好知识序、认知序和活动序,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从过程中提炼,就是方法。

      曾莉:观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同课异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此次观摩的心得体会: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引入光的反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通过改变光路,用两束激光和三个镜面构造一副激光五角星图,教师用激光射向镜面并喷射水雾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喷雾处光线的变化,这种直观的建模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种创新性的引入方式,不仅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帮助他们建立了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自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的反射定律中法线的引入是本节课的难点。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清晰的讲解,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标出反射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帮助学生理解模型的建构。同时,教师还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光路可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观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同课异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侯园园: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汪盼老师《光的反射》:利用光的反射显示“光五角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干什么。教师演示光在镜子、玻璃、水面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光的反射的定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建立光的反射的模型,得出有关反射的几个概念。让光照在镜面上,改变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发现反射光的位置也随着改变,启发引导学生建立法线来研究光的反射。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入射光与反射光,发现在某个位置,反射光挡住了入射光,猜想反射光、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两线分居、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拓展实验:越过“障碍”看到你,证明光路可逆。整堂课教师循循善诱,注重概念建立的过程,一切规律和概念都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获得,设问清晰明确,真真切切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北京一零一中学大兴分校李季老师《光的反射》:善于用直观教具演示反射现象,竹签构建光的反射路径,旋转底座,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猜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物理教具的直观教学作用不仅限于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晏红祥:观摩《光的反射》同课异构活动有感。两节课均是对照课标、立足教材、设计活动、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很好的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参与度高。两位老师都通过真实的情景引入课题。通过精心准备的实验器材,展示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得出反射定律。李季老师利用自制教具,诠释了“法线”概念的建构过程,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思维。为了突破“光的反射定律”,李老师巧妙地用竹签来模拟光线和法线,帮助学生完成模型建构。通过聆听朱行建老师做的题为《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我深受启发,我知道了科学思维的四个维度,即: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通过主旨报告我知道了如何在命题中评价学生科学思维,如何命制“科学思维”立意的试题。田成良老师从前人研究基础,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的实施三个层面做了题为《新时代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的主旨报告, 本次主旨报告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前行,为孩子们的科学梦想插上翅膀!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践行新课标、新教材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探究实践活动,加强科学实验探究,努力为学生们呈现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代春林: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其中,“形式逻辑”是保证科学思维的内容及形式统一的工具,“系统的实验”为科学思维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可见,科学思维的基石是“逻辑体系”和“证据”,二者缺一不可;通过系统的实验获取可靠的证据,基于可靠的证据建构科学概念,基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进行符合逻辑定律的判断和推理,才是科学思维。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在一定的科学观念和视角指导之下,收集有关的已知信息,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制订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数据、资料、事实等,再通过相应的科学思维方法推理得出科学结论,进一步建构或者发展科学模型、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等,最后讨论科学结论的意义及实践价值。通过考察杰出科学家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可以得出科学家的成功机制。要让学生亲近和接触大自然,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科技馆等科普教育方式,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保持、激发和增强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而这恰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注重探究性教学、项目式教学及合作学习,设计相应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及项目任务,让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定位、检索、选择、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整合及运用学校和社会资源的能力,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及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李永宾:2024年7月25日,在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学校聆听了《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与思考学习》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盏指引我们正确航行的灯塔。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科学思维方法,我对如何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工具,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真理和理性的精神。科学思维的核心在于其严谨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持怀疑的态度,不断地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的知识和观点。在学习科学思维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样区分观点与事实,怎样从大量信息中甄别出有根据的证据,以及如何建立起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的论证。观察是科学思维的起点。通过对现象的细致观察,我们可以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然而,观察本身往往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科学思维强调要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来验证假设。这种方法减少了偏见和误差,使结论更加可靠。科学思维还培养了我运用抽象和模型化的能力。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能够将其简化并创建模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物理时,通过建立自由体图和运动方程,我能清楚地看到不同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种思考方式让我能深入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数据分析是科学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表、图像和统计方法都是处理数据,从中寻找模式和规律的有力工具。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使我能以定量的方式去论证我的观点,而不是仅凭直觉或主观感受作出判断。科学思维也鼓励了我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它教会我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形成对整体的理解。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效率。团队合作与交流也是科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科学进步往往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协作。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如何批判性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增进了我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求我们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让我在面对新发现时不会固守旧观念,而是勇于接受挑战,更新我的认知体系。通过科学思维的学习,我不仅在学术上获得了成长,更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应用这些原则。我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客观,也更善于解决各种问题。但科学思维的旅程没有终点,这仅仅是个开始,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化我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它成为我通往知识和智慧的桥梁。

       李媛玲:两位老师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都通过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实验探宄—讨论交流—思维拓展—实际应用的方式 ,得出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加以初步应用。在探究过程中,重点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较好地突破了探究过程中“怎样显示光路?”、“如何设计并进行实验?”两个难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到一定张扬,同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尝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光反射时的对称与和谐,绝大部分同学完成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做到了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把较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接下来的主旨报告中,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田教授认为科学方法教育的职责有以下几点:1.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基于逻辑、理性和实证的思考方式,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环节。通过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去思考和解決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2.学习科学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科学方法教育需要向学生传授这些基本的研究方法,让他们子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规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科学方法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通过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包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科学方法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勇于创新、敢于质疑。

      一个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藏在他的气质里。行万里路,才能开阔视野、结交师友;走出去,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心中有光,脚下有路,不断向前。

编辑:李媛玲

审稿:吴志仙

终审:杨建昆

时间:2024年7月24日

欢迎关注杨建昆名师工作室

阅读 27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