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老师暑期未来名师训练营》有感二

假期学习
创建于07-27
阅读 9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组发言

    之前对于这种初步认识和再认识的时候我们对于初步认识的时候我们要带孩子去认识哪一些方面?初步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对于教师有时候界线把握得不是很准。但是通过俞老师昨天讲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我们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有了一个重新认识。从一开始俞老师和学生的一系列的对话、问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去读小数,写小数,怎样比大小,包括到后面的,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小数。

    俞老师在课说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入课堂的,他们是揣着一个属于他们的“明白”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所以俞老师并没有设置悬念,而是开门见山了解学生的明白在哪里,找准新知建构生长点。知道学生的“明白”与自己的“明白”的差别,继而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差别的改造。

数学是怎样育人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教育目标,可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有意无意的喊成了“口号”,我们可能忙于教书,将育人抛之脑后,尤其是数学老师,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育人”应该是道法老师的事。

    看到了一个知识点,我们可能更多关注了这类型的题目在考卷中出现的多不多?分值大不大?学生掌握时难不难?……听了俞老师的讲解,才知道在知识背面的这些价值后,才感到原来我们一直游走在知识和技能的表面!原来,数学课能育人,更能育好人;原来,育好人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先得自育”!

分享收获

    关于俞老师说的育人的功能。小学数学老师都是也是要育人的。所以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我们通常把有时候会把苹果换成奥运会的金牌。好像用金牌就能育人,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更换素材。比如说在数学课中加入红色主题劳动教育,或者是一些伟人,或者是一些航天这样的素材,也是比较片面的,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那今天听到了俞老师说的八节课一条线,从不同的维度去育人功能的讲解。我发现俞老师的数学是基于我们数学学科本身的育人,我们育人的理念也有所改变。

阅读 9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