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伴,清净恬淡;以书为友,不见忧愁;和书相牵,美名相传。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2024暑期我们继续共读。
共读书目
什么是教育的基础?什么是人生最关键的考卷?是培养收集观点的人,还是创造观点的人?教育要培养孩子什么核心素质?怎样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聪明的“考生”?创造性能教吗? STEM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吗?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
教育意在培养智慧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以终为始,改变以考为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等,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
读书笔记
思维碰撞
教育基础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它为我们奠定了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通过阅读《教育的基础》,相信大家也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有了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
1.针对上篇提出的““问题”是手段还是目的?”这一问题大家有着怎样的理解?
2.“创新”一词是被经常提及的,那对于文中创新教育,大家有着怎样的理解?
3.书中提到的10种核心素质是什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你会怎么做?
4.你是如何看待“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读有所感
《教育的基础》一书,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内心。在阅读过程中,黄老师提出的“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场竞赛,更不应该以起跑线的输赢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成长节奏。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起跑线上的胜利,很可能会忽视孩子们内在的成长需求和潜能。这本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丹老师
书中提到的教育原则之一是“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强调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潜力。如果我们能够因材施教,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王琳老师
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由“教”转向“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这样,教学就会出现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应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体验、领悟和升华知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因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立足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欣赏学生的社会成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张云凯老师
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性,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机会。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张于宣老师
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是一种习惯,放下手机,捧起一本书,在书中汲取营养,让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