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流转中,化学教育如同一艘航行在知识海洋里的船,承载着无数求知的灵魂。今日,在培训的第六天,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知识的海洋,与教材紧密互动,开启了一段富有成效的学习之旅。
上午:《关注教材变化 增进学科理解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实验及教学为例》
【专家简介】
徐泓,安徽省宣城市化学教研员,安徽省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人教社培训专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安徽省首届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表彰“优秀教研员”。成果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和《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应邀在北京、福建等十多个省市开设教师培训。
精彩的课堂
引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徐泓老师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无法完成或不注重实验的原因。通过对初高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案例讲解,让我们知道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从而精心没计实验探究活动,化学教材实验案例,并且对沪、苏、鲁、粤和人教版的对比,清晰地展示了教材变化的细节和趋势,同时从课程内容,知道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
从问题和假设确定探究目标、依据目标确定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证据、基于证据分析推理形成结论等,强调了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科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变化的内涵。
虚心学习中
好学的学员,课间认真探讨
课后交流
课后,学员们跟老师交流的场景充满了热情和不舍。学员们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下午:《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转型》
【专家简介】
王祖浩,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化学课程研制与能力测评研究。先后担任第一、二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中考化学命题质量评估组组长;沪教版初中化学、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主编;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副主编等。曾获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90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
精彩的课堂
王祖浩教授通过提出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问题:基本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引入了化学课程的三大功能:1.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和传承;2.思维方法学习和实践;3.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形成。同时提出了新时代赋予学科育人新的涵义,阐述了学科育人是化学课程的本质属性:即学科育人,以及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独特性。
通过大量的案例:如金属冶炼与金属资源的利用来说明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人类活动及物质变化联系密切;如通过我国古代科技文献中的“化学”阐明人类的文明源于金属的冶炼,以及《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的化学成就及化学的发展史。还有举了“中国高铁的特殊材料”和“稀土与中国化学家的贡献”等例子阐述了近代化学的发展,由古及今娓娓道来,说明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和传承。
王教授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上提出:自身如何看待化学;对化学是否具有特殊的情感;该怎样向学生展示化学;如何引导学生辨析媒体的一些观点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等等。
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上,先从学校教育共通的素养要求到课程标准提炼的核心素养,再到内容单元揭示的核心素养;这样由核心素养要素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最后阐述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王教授的课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除了教我们如何用化学学科的知识来教授我们的学生,还用超越化学以外的知识渗透到化学学科里教授学生,让他们形成科学的化学观,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后积极交流
学员心得
学员陈广兴
聆听了徐泓老师关于“关注教材变化,增进学科理解”使我深受启发。
徐泓老师通过具体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验案例,清晰地展示了教材变化的细节和趋势。让我深刻认识到,教材的变化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在实验案例的剖析中,我明白了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也促使我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要给予学生更多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同时,徐老师强调了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科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变化的内涵。
此次培训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化学的魅力。
学员周李敏
徐泓教研员《关注教材变化,增进学科理解——以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实验为例》的专题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新版教材在内容、实验、学科融合和教学理念等方面都进行了显著的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应该关注教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王祖浩教师的讲座《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转型》告诉我们化学课程是知识的系统化和传承,也是思维方法和实践,更是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形成,新时代赋予了学科育人新的涵义,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但要有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展现教育的全面育人价值。
学员李小玲
今天下午听了王祖浩教授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转型》,王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说明化学课程的功能,以简约的方式传承给学生,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分析推理和学科实践的要领;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精神品质。
通过学习,我收获良多,王教授由古到今的案例,特别是金属的冶炼,让我更了解了化学科的发展史及金属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让我反思,今后在课堂上要把化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情景中形成化学观念,并以这个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或对相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在的精神品质。
学员黄丽娟
徐泓老师以中学实验教学现状引入,剖析了教材的变化,并以初高中教材变化的对比为例,充分认识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徐老师的讲座,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在化学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化学观念,科学探究及其思维方式,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回归课本,强调知识体系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来深化理解,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员王启韵
今天有幸听到徐泓老师《关注教材变化,增进学科理解》很是享受——确是一场关于新教材、新课标改革深层理解分享的盛宴。徐泓老师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讲,以详实科学的语言阐释目前不容乐观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字字珠玑。以案例“乙醇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质量守恒定律”、“卤代烃的性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旧教材存在问题及新教材解决科学本源问题宕开,既而通过“新旧课标实验教学要求的比较”,徐老师课堂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以案例为据,科学严谨,以实验事实为准绳,尊重客观事实,阐释出新教材科学、严谨、尊重客观事实等。对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更加有利。作为化学教师,将秉承新课标思想,继续深化学习并落实,继续自我提升学科素养,解放学生思维,夯实学生学科素养,助力国家社会主义人才培育。
学员廖丹丹
今天早上徐泓老师的《关注教材变化,增进学科理解》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徐老师通过很多案例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解析,找出他们的区别以及新教材的优化与创新,认真研究教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更加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目标要求。
下午是王祖浩教授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转型》,王教授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了化学课程的三大功能:知识系统化和传承、思维方法学习与实践、人文内涵和精神品质形成,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只关注学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展现学科全面的育人价值。王教授通过铁生锈的事例讲述,从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锈以及培养学生探究思维与实验过程的指导,一步步引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员刘子海
徐泓老师的《关注教材变化,增进学科理解》专题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化学老师,一定要注重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关键途经。同时,做为老师我们应该研读课本,深入关注和了解教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更合理、更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
王祖浩教授通过大量的精彩案例非常幽默的给我们讲授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转型》,让我明白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型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和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教育的旅途上,我们如星辰般洒落光芒,照亮学子求知的海洋。每一次培训,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的热情,滋养着教学的智慧。愿我们带着所学,如同携带着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引领每一颗渴求知识的心灵。
文字:第6组
摄影:第6组
初审:陆丽萍
终审:彭兰贞 谭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