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青共筑教育桥梁

——2024年中小学校长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专题交流活动

奔跑的火焰
创建于2024-07-27
阅读 10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夏日的热烈与期待中,一场旨在深化教育交流、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盛会——“2024粤青中小学校长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专题交流活动”于2024年7月2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文逸小学顺利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青海省教育学会携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共同主办,青海省西宁市文逸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及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协办,汇聚了来自粤青两省的教育专家和校长,共同探索新时代下高原教育的突破之路,携手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教育的深入实践。

启航:教育交流的新篇章

      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青海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建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强调,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粤青两省教育界的一次重要聚会,更是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张建国主任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搭建起粤青教育交流的坚实桥梁,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智慧碰撞:创新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深度对话 

      本次邀请到华南地区知名教育专家对教育前沿进行分享,这是难得的一场思想盛宴。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恩科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素质培养》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中的关键作用,如何通过拓展好奇之心、启蒙批判思维、激发探究兴趣等手段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王恩科教授对广东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与思考进行了分享,提出通过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加法、科学教育评价多元化、建设实验区、基地校等具体措施进行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机制建立。

      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校长带来了《学校教育协同与创新》的主题分享,他强调了中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需要学校教育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在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对教师发展都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在科技技术、社会资源、新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涯有所提升,对观念的改变要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利用与分配。其次,在协同创新方面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希望与青海省教育学会在教育专家交流、校长年度论坛、学科教师联合培训、学生研学等项目上进行合作推进,促进粤青两省的教育行业的共同进步。于此同时,还将在未来推动更多教育资源连接,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师生能增加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多元文化、红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资源共享:中国科学院的科普研学力量

      中国科学院中科资源党委书记冯桂强,分享了中国科学院在近年来科普研学方面的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通过与各地中科院研究所实验室对接、邀请科学家进校园、联合教育部共同推动科学教师培训等工作,中科院希望成为中小学科学教师、科技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持。本次参与活动中科院不仅为两省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提供当地资源支持,还将为两地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学、激发科学兴趣的重要平台。

圆桌对话:共谋粤青教育未来

      本次两场精彩的圆桌对话在粤青两省中小学名校长间展开讨论。第一场围绕“科学教育与在地资源协同创新”话题讨论。粤青两省的校长们就科学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创新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一致认为,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实验课程,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加强校际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具体建议。

      第二场圆桌对话则聚焦于“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粤青协同高质量教育发展”。与会嘉宾就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交流机制、构建姊妹学校与教研共同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两省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粤青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年度交流机制的建立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粤青两省的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两地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据悉,各方已初步达成意向,将建立广东省与青海省之间教育界年度交流机制,并长期推进。这一机制的建立,将有效促进两省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阅读 10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