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镇朱召村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17中国国医节|弘扬国医文化 传承千年智慧

创建于03-15 阅读2256

  3月1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一个属于我们每一位中医人的节日。自1929年3月17日起,每年3月17日为中国国医节。国医节是为了纪念反对取消旧医药及全盘否定中医中药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而设定的节日。

  国医节来临之际,平原镇朱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中国国医节”讲座,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医精髓,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中医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医节,感受中医的魅力吧!

中国国医节的由来

废止中医案

       1929年,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主管余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定“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打压甚至消灭中医的具体方法,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

中国国医日

       “废止中医案”在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大量中医药界人士纷纷抗议。1929年3月17日,当时国内17个省市的200多个团体、300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反对废除中医中药。

       最终,废止中医议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书”,即“中国国医日”。


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不断汲取新的养分,充实和完善自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和文化传统。
  2. 中医药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这种整体观念不仅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
  3. 中医药文化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诊疗方法。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4. 中医药文化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国际影响力。中医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人在生病时会选择中医治疗。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也逐渐走出国门,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认可和喜爱。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重要名片。


  传承,是对中医药最好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传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是新时代对中医药的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季养生知识

1.  春养肝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肝属木,应春阳升发之令,因此,在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肝主情志,如果情绪不畅、抑郁、生气等可以影响肝气的疏泄,所以在春季一定要保持情绪的舒畅,可以进行户外踏青、郊游等活动,也可以按摩太冲穴、三阴交、神阙穴等来养生保健。在春季养肝血,要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可以多吃豆芽、芹菜等养肝血生肝气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  夏养心

       中医认为,心是阳中之阳,夏是四季中最热的季节,所以夏季我们要重视养心,养心即是养阳。心主血脉,主藏神,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供应生理的需要。夏季养心要注意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喜、大悲,以免心火内生。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芹菜、苹果等,少食用动物内脏、鸡蛋、肥肉、鱼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结合夏天昼长夜短的特点可以晚睡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夏季午睡可以降低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3  秋养肺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和全身之气。一旦肺部出现异常,容易导致胸闷、气喘、气虚等症;肺朝百脉,促进血液向百脉的流通,肺主气血津液运行,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为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秋季可以多食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秋梨等。避免多吃寒凉的瓜果,以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但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方式,以慢运动为主。

4.  冬养肾

       中医认为,肾的作用贯穿生命始终,肾为先天之本,肾可以平衡身体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养脑益智,肾气通耳,与人的生长发育、生殖有密切的关系,为生命活动提供基本物质原动力。按五行之理,冬天水旺,入通于肾,故冬天由肾主时,冬天亦是养肾的好时节。冬天早卧晚起就是为了适应养藏。睡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冬三月强调养藏,睡眠的时间可以适当地延长。冬季头部、手部以及脚部都需要重点保暖防寒,要进行运动锻炼,但不宜运动过度。

春季的养生

  养阳为先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万物复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开。

饮食调摄

       中医认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饮食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味道辛香走窜的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最适宜立春节气食用。而在饮食药膳方面,针对立春的时节特点,可食用一些养肝柔肝、疏肝理气的食养药膳,如枸杞、花生、红枣等均是不错的选择。



起居调适

       春天阳气开始生发、白日渐长,万物开始复苏。“肝属木,应于春季”,肝气通达,身体才会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因此,春季首先要让肝“休息”好,过度劳累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此时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前上床。早上起床后伸个大大的懒腰,在日出后到户外散散步,身体动了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

运动锻炼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绝好的方法。每天起床后坚持进行早锻炼,持之以恒可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更应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捂防寒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倒春寒”气象时有发生,易天气骤变,温差较大。若过早更换薄衣,突遇冷空气袭来,机体无法适应骤降的气温,便会得“时行伤寒病”,如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应做好颈、肩、腰、背保暖,防止受凉。

阅读 22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