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
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号召全社会人民积极行动,及早发现和治疗肝炎患者,坚决遏制肝炎病毒感染,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器官。
截至目前,经临床研究明确的肝脏感染病毒已有5种,都能直接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
哪些肝病是由病毒引起?
目前,由病毒引起的肝病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即由各种肝炎病毒直接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具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任何一种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机体的严重损伤,甚至威胁到生命。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1/10的人群为乙肝患者。长期罹患乙肝、丙肝,会引起肝硬化;肝硬化结节恶变以后,会发生肝癌。因此,乙肝和丙肝在我国危害相对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届时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率要减少90%,病死率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80%。
肝炎有哪些症状?
1、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等症状。
2、黄疸
肝炎可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最早可在巩膜发现,之后全身皮肤可发黄,尿液也可呈深黄色,大便则如陶土状,黄疸较深时皮肤可出现瘙痒感。
3、肝区隐痛
肝区位于人体右季肋处,如果出现肝区隐痛,要警惕是不是肝炎引起的。
4、食欲减退
肝炎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的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下肢水肿、腹胀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早检查,查明病因。
肝炎主要的健康危害有哪些?
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后,部分感染者会发生慢性化。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在发病特征上类似,在慢性肝炎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都会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方面发展。丙型肝炎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多数丙肝患者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也不会感觉身体不适,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而一旦出现症状,此时肝脏损伤则比较严重,通常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时治疗则为时已晚。所以,对于乙肝、丙肝,都要争取做到早筛查、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保护肝脏?
一、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适当适量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二、注意日常防护远离感染源
安全注射,切勿共享针具,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如纹身及穿孔时,应当确保工具完全清洁消毒。在进行性行为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经体液传播。
三、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防治乙肝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全面覆盖新生儿接种,乙肝是可能通过疫苗接种实现全面消除的传染病。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肠道途径,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