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门,有种排场,叫栗溪的流水席!

康央嘉措
创建于07-26
阅读 2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始终相信,对食物的感知,经年累月,会形成一种记忆,一种属于家乡独有的记忆!

  在我的家乡荆门栗溪,人生中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与美食有关。凡遇红白喜事,主人家都要宴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起吃一场流水席,十里相亲,共同忙活,就为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流水席!

     因为味觉是有记忆的,它可以将简单的吃食,融进某段时光,当时光流逝,那些美食的味道却因为各自拥有不同的故事而变得格外深刻!

      所谓流水席,就是场地固定,一桌客人吃完就走,然后重新上菜,新的客人坐下来继续吃,客人如同流水一样络绎不绝。

      乡里乡亲简单的一句“吃酒去”,便涵盖了所有的情怀与喜悦!

      由于“流水席”都是“大锅菜”,一般都是请十里八乡有名的烹饪师傅掌勺。

      这次宴席掌勺的大厨,已经做了15年的掌勺人了。独自掌勺一场三十多桌的宴席对她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因为手艺好,连周边铁坪、马河有个什么红白喜事儿,都喜欢找她去。

      她们根据主人家的宴席桌数搭班子,客少的宴席3、5人就够了,厨房里2人,一个站案子,一个站灶的,传菜的2个人,煮饭的1个人,客人多的时候得10多个人才忙的过来。

      以前办一次酒,光碗碟就得好几百只,桌椅、碗筷都是找左邻右舍东拼西凑的。现在,她们都是自带碗盘,为主人家省了不少事儿。

     从正事头一天开始,按照大厨和主家商量的菜谱,购买食材、摘菜、剥葱、开卤锅。。。。。。左邻右舍的闻声儿也都会过来搭把手,说笑间麻溜儿的就把手上的活计干完了。

      正事儿那天,中午和晚上是正席,师傅们一大早上就开始准备,流水席的菜比较多,得支两三口大锅、蒸、煮、烹炒齐头并进。

     客人们也来得早,不像城里在酒店里摆宴席,亲朋好友饭点儿相聚,吃完、抹嘴、交钱、走人,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的热络。吃流水席的客人们亲朋好友三五成群结伴而来,家长里短,叙旧聊天儿,有几个坐不住的,还会进厨房里看看哪里需要帮帮忙,打打下手。

      在这里,人与人的沟通总是那么密切,简单幸福的让离开故乡多年的我甚是怀念!

    为了方便操作,用木板或者拼几张桌子搭成的临时案板充当厨房的操作台,把菜分门别类的摆放好,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

     客人落座后,冷盘热炒各色菜品流水般送将上来,跟酒店里随叫随到的服务员不同,流水席上的传菜师傅拿个一个大铁盘子,里面一次要装十几盘菜,宛如少林寺里武功高强不露痕迹的扫地僧,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也很是考验臂力的!

     吃流水席,坐在最边上的客人会充当“接菜员”的工作,看着传菜师傅端着大盘子来了,就主动站起来接菜上桌。所以,一般上席的时候,都会把里面的位置让给老人和孩子,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坐在最外面。

     栗溪的流水席,虽没有山珍海味,但胜在原汁原味。

     青菜是自家地里的,绿色无污染,现摘、洗净、焯水、沥干,淋上自家榨的香油和其他调味料,香味儿能窜出半个村子,心里已经开始脑补脆爽的菜梗在舌尖炸裂的感觉!

      小鱼干儿是自家池塘里下网子捞起来的,死光皮、白条、小泥鳅、小鲫鱼。。。。。。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小鱼儿们,一只只清洗晒干后调味下锅油炸至酥香焦脆,再混以辣椒姜丝爆炒,好吃到停不下来。即使上桌吃完饭,还忍不住夹一两个当零嘴儿。

      烟熏肉是栗溪的特产,每家每户杀完年猪后将猪肉切成条块状,悬挂在火房里,用柏树枝熏烤。冬日里,坐在火房里取暖,边吃点干果花生类的,也会顺手把核桃壳、花生壳丢人火中,增加一点儿烟火香。要吃的时候,取下来泡在淘米水里,用稻草洗净烟渍切片蒸煮切片即可。

     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然后加葱、姜等调料烹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盛在栗溪土窑产的盖碗里,一片挨着一片的码好,铺上梅干菜,倒入原汤蒸透。端上桌时,将碗倒扣在盘子里,颇有几分神秘!虽有些烫手,还是有抵不住香味的勇士眼疾手快的掀开来,色泽金黄,吃起来咸中略带一点甜,肉烂味香,肥而不腻。

自家走地鸡下的蛋,一天天儿的攒起来,自制的卤料下锅,咕嘟咕嘟在煤火炉上翻滚着。煮到一定时候,大厨会拿着铲子挨个挨个把蛋拍裂,让卤味儿顺着缝隙渗进去,小火慢煮很是入味!

      酒足饭饱后,有的留下来帮忙主家收拾,有的坐下拉拉家长里短,有的回家里去忙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大家走之前都会去主家那儿搭个礼账,管钱的一般都是近亲,写账的一般都是村里字写的最好的。钱多钱少不计较,人情往来只是延续情感的一种方式。

      对于吃流水席,人们似乎更在乎那真诚质朴的感情,感情到了,流水席也能吃出满汉全席的味道来!

      千山万水地走,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语言,吃不同的食物,可烙印在味蕾上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生活总在催促我们向前,家乡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流水席的老味道历久弥新,与舌尖相遇,依然触动心灵!

康央嘉措 于 2019-8-26

阅读 2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