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前言:
红色,是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红色,象征着革命传统,凝聚着蓬勃力量,预示着无限光明。
河南大学,1912建校,历经112年峥嵘岁月,到处烙印着红色的记忆,流淌着红色的基因。
“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曾这样激励青年在黑暗中走向光明。百年后,2024年7月28日上午,宁陵县教研员及中小学名师素养提升研修班,走进河大校园,探寻红色印迹,践行初心使命,接力时代重任,传承前辈精神。
研学路线:
外语学院贡院碑——七七林——历史文化学院(七号楼)——复校纪念碑(巨石)小礼堂——六号楼——预校校门——南门里——东一斋——东十斋——文学院——三观园——铁塔湖——学十公寓——铁塔公园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是河南乃至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历史进程的有力见证,不仅具有极高的教育、科研价值,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美,更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
河南大学文物馆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一批建立的高校文物专题类博物馆,也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所高校博物馆,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河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河南大学文物馆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积累各类馆藏文物4387件。开辟了“华夏文明一历代文物展”、“窑火神功--古代瓷器展”、“圆方经纬--古代钱币展”等多方面展览。
每一件文物都跨越时空诉说着民族的沧桑,每一件文物都浸润着中原的历史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印映着河大那抹百年红色。
百年历史激荡,风物见证荣光。驻足于可见可感的风物前,抽象的历史在眼前生动起来,每一位教师都对自己的责任使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从研学种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1925 年,李大钊同志为革命工作来到省城开封,在河大博文楼的向全校师生作《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讲演,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所以,河大的博文楼不仅有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更像是一部革命史书,承载着李大钊先生为河南革命付出的心血,也记录着开封人民的革命精神。因此河大在博文楼西侧树立李大钊同志头像以示纪念。
1937 年 12 月,在日寇 的侵略下,河南大学被迫南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亡办学历程。然而学校根植中原文化沃土,传播华夏古老文明。坚守中原敌前战场,虽饱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弦歌不辍。
在河南大学的小礼堂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现象。这个建筑它的门中线和屋脊线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房檐较短,是典型的日式建筑风格。在抗战期间整个河大校园被侵华日军作为河南省日军总司令部,这也是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得以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小礼堂即为当时日军的作战指挥室!小礼堂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日寇的滔天罪行,也述说着那段悲惨屈辱的岁月,提醒着河大学子铭记历史,成才报国。在大门两侧的墙上我们能看到“团结勤奋,严谨朴实”八个大字,这是河南大学的校风,书写于此,以时刻提醒河大学子永志不忘。
在感受红色文化浸润、接受深刻思想洗礼的同时,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自觉、主动地成为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参与者、实践者,将“红色种子”播散到更远的地方,将爱国深耕在心间,这才是研学的真正意义。
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等很多灾害,特别是 1938年5月,日军怀疑铁塔上藏有哨兵,就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铁塔身中数十炮,北面的塔身和塔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却仍然矗立在中原大地上,注视着人民解放军一步步取得胜利。建国以后,毛主席视察开封,看到铁塔后,被这种表现出铮铮铁骨的建筑深深触动,于是下令修复铁塔,他要让外人知道,我们的人民就如这塔一样,有着铁一般的意志和身躯,是永远打不倒的,这就是铁塔精神。
宁陵县教研员及中小学名师素养提升研修班重温铁塔精神,在熏陶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文化浸润中砥砺思想品格,将红色文化精神深学厚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河大里的一座座纪念丰碑 ,一处处红色风物灿若星辰,熠熠生辉,成为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最宝贵的教材。
那一抹抹被点亮的“河大红”,于润物无声间已悄然融入血脉、浸入心扉,将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寻红色足迹 ,悟河大与铁搭之韵
宁陵县葛天中学 张冉
热情似火的七月,我怀揣着敬畏与期待,踏上了一段追寻红色足迹的研学之旅,深入探寻了河南大学与铁塔的深厚韵味。
走进河南大学,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踏入了历史的长河。南大门作为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庄重而典雅。这里曾是河南贡院所在地,千年科举制度在这里画上句号,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河大作为留学预备学校,开启了无数青年学子走向世界、追求先进知识的征程,培养了众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校园中的文物馆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珍藏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东西十二斋,整齐排列,古朴宁静,它们不仅是学生的宿舍,更是岁月的见证者,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与拼搏。
当我继续前行,铁塔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那巍峨屹立的身姿,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坚韧不拔、屹立不倒的意志。站在铁塔下,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它所经历的岁月,仿佛都凝聚在那坚实的塔身之中。
虽然天气忽阴忽晴,但也如同历史的进程,有风雨也有阳光。河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史,是无数师生为了理想和信念前赴后继的见证。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河南大学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红色的记忆和精神的传承。铁塔的存在,则让我明白了坚守和传承的意义。在这次研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红色足迹所蕴含的力量。它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我们前行的指引。它们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河南大学与铁塔的韵味,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追寻着红色的足迹,传承着红色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鉴往知来 砺行致远
——观河大与游铁塔公园有感
宁陵县实验中学 冉艳
7月28日上午,我和我们中小学名师团队的伙伴们一起参观了这所“千年古韵,百年学府”的河南大学,一座座古老典雅的建筑,一颗颗错落有致的大树,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使我感受到了这座学府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走进河南大学文物馆首映眼帘的是北京猿人(塑像),再到明清时期这些陈列的文物,是他们谱写了古老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
随后漫步于历史悠久的铁塔公园,铁塔公园她与河南大学的沉稳内敛不同,铁塔公园则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这座屹立不倒的铁塔,它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风雨变迁,却依然挺拔如初。在铁塔公园的漫步中,我和同伴们时而交流时而拍照,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这些感受与我在河南大学所领略到的学术氛围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我这次参观的深刻体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这次参观为契机,更加努力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我相信,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够像河南大学那样在学术的殿堂里熠熠生辉;像铁塔那样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像自然那样展现出生命的美丽与和谐。
最好的成长在路上
宁陵县实验中学 刘静娜
在这个热情如火的暑假,我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随着名师工作室,进入了河南大学这片学术的沃土,迎来了研学之旅。
听完三天教授的讲座,7月28日上午我们带着好奇和期待,参观河南大学校园。在美女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贡院碑。碑石印刻斑驳,记载着自身的变迁,而那些曾在贡院里怀着一腔热血参与考试、希冀着金榜题名飞黄腾达的普通士子也随着这斑驳的碑刻一并模糊了。这世上少有人能被历史铭记,但一直会有人为历史所铭记。他们或存在于碑刻画像上,或活在口耳相传中,或得以载入史册流传千古。其次我们一起来到了文物馆,从三个历史长河的角度了解了时代的变迁,但也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我们来到了铁塔公园,千年铁塔、铸就千年古都。它威严的屹立在那里,仿佛在与时空对话,从它的外躯我们仿佛看到了它所经历的岁月。公园里各种各样葱绿的树、蜿蜒的小路、美丽的风景无一不让人心醉。铁塔公园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与独特魅力,也可以领略到中原大地的壮美风光。
这几天,我有幸聆听了多场讲座。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案例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拥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践行使命 研学成长
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书霞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7月28日上午,我们宁陵县名师培训团队和教育局领导一行57人,开启了研学之旅。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理,总有一个在路上。”我认为这句话既是对研学的意义的完美的诠释,又是对自我身心的的慰藉。
河南省开封古城内东北⾓,著名的铁塔南边,有⼀处菁菁校园,这便是蕴藉着民国建筑风韵的河南⼤学。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我们去了河南大学的文物馆,领略华夏文明:从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代 —商代 — 周代 — 汉魏时期汉画像石延续到隋唐时期簪花仕女图—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感叹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窰火神工:领略瓷器发展,凝聚智慧结晶。从原始瓷器者到汉唐瓷器,宋元瓷器青花瓷钧窑钧瓷、唐三彩。了解了瓷器是中国一项古老的发明,其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可以说,一部中国瓷器史,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中的重要篇章。圆方经纬:古代钱币、铜镜的发展史。
河南⼤学校门建于1935年,为经典的宫殿建筑。⼤字板上题写校名,庄重不俗。校门背⾯字板题写校训:明德新民,⽌于⾄善。
河南⼤学明伦校区,和开封铁塔紧密相连,形成呼应之势,以致融为⼀体。南⼤门和⼤礼堂之间组成500⽶长的南北中枢。博⽂楼居东,它是校园内最⽼的建筑,属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遗迹,再东是东⼗斋古有东陵十二钗,现有河南大学东西十二斋之说。博雅楼位于西侧,这些近代建筑是校园的魂魄所系。博雅楼⾝后是贡院旧址,竖⽴两块清朝⽯碑,这是学校慎终追远的象征,是寻根溯源的证明。
历史是教科书,游学是课堂方式。研学让我走出课堂,融入真实的社会与世界。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河南大学研学之旅,让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大诗人陆游所写下的千古名句的深刻含义。
沿途中的每一个景点,每一段历史,都如同一本书的章节,引领我走进更深层次的知识殿堂。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之中,让我吸取着知识的营养!有成长,有蜕变,这是研学赠与我们的礼物。
寻觅与收获
宁陵县第三实验小学 胡霞
跟随解说员漫步河南大学校园,那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百年河大始建于 1912 年,校园内古老的建筑庄重典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学术的传承。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到近代的中西合璧,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交融。最美7号楼,又称美女楼,大家走近纷纷拍照留念,这些建筑不仅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学校发展的生动见证。
沿路右转来到文物馆,文物馆建于1986年,隶属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馆内设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中国钱币—铜镜陈列、中国瓷器陈列、临时陈列室,其中前三个展室展出自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各种文物,大家纷纷在瓷器展览台前驻足欣赏,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物馆是河大校园文化的象征, 铁塔公园则展现了另一种独特的魅力。高耸的铁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其精湛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学员们仰望铁塔,驻足拍照定格画面,赞叹铁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研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自己的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些遗产不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我将带着这份珍贵的经历和感悟,走进课堂,讲河大故事和文化,让孩子们了解百年名校--河南大学。
在河大
宁陵县华堡镇中学 路传银
十年后的今天,我第二次来到河大。
在河大,行走中感受着她百年的底蕴,感受着她百年的沧桑,回忆着河大的辉煌,感受着作为一个河南人的骄傲,体会着作为一个河大毕业的学子的荣光,尽管我只是河大自考本科毕业,但依然自心底汹涌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幸福。
古色古香的大门之间那个篆书的“明”字,是河大的灵魂,是河大的精神,锐劲的线条上是河大的风骨。抬头看,牌楼之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个金灿灿的行楷大字,端庄沉静,古朴厚重。看到这八个字,如果不背一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感觉既辜负了《大学》,又辜负了大学。进大门,中间大道两旁的银杏树笔直高大,在风雨中苍翠着,挺立着。那些曾经走过的林荫小道的两边,绿树与小草,在青翠中洋溢生命的美好,似乎还是旧日容颜。古朴的建筑,蓝色的砖瓦,拱形的门口,依旧保留着那份沉静与庄重。古塔矗立,岁月在其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每一个晨钟暮鼓中,阳光洒在八角十三层的塔身上,洒在飞天麒麟、伎乐歌舞的图案上,洒在凹凸不平的刻着各种造像的古砖上,洒在每一个榫卯上,见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身在河大,心跨时空。
跨越十年,我回忆起当年李伟昉博士讲河大的建校,讲河大的辉煌,讲河大折枝为林的奉献。跨越百年,畅想鼎盛时期河大名师荟萃,名家辈出,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等大师云集的场景。跨越千年,想起先贤莫春之时,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景。河大上空的白云,如丝,如帛,如带,如山,亦如海,变幻着华夏的起起落落,也变幻着河大跌跌宕宕。表以黄河九曲回肠之波涛,背以雄伟高大之城墙,续千年文脉,揽嵩岳苍茫,寓学子雄心,托中原厚望,壮哉!河大。
在河大,研修,是我们在这里再次踏上的一段旅程的目标。一如当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们在宁陵县教体局领导们的组织与带领下,在这片学府之中,来到外语学院,聆听来自各地的学者们的讲座,我对学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老师”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眼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未来的生涯有更清醒的认知。专家的讲座打开了我的视界,我明白了课堂是一种探究,探究生命本质、成长途径;课堂是一种实践,实践教学互动、多元共赢;课堂是一种对话,在对话中反思追问、生成驱动。
在河大,感动着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感激着领导们的鼓励支持。在河大,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份初心和激情从不曾磨灭,反而是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强烈。河南大学不仅是一个学府,还是一份情系,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珍惜这份与河大的情缘,珍惜这段值得回忆的美好岁月,珍惜在这片学府中走过的每一条路、珍惜在这里见过的每一个人。
研学尾声:
研学河大,传承铁塔精神,于更大的天地广撒深播红色的种子。让蓬勃之声,融汇成时代奋进的清韵华章,在中华大地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