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沃土

Levy
创建于07-26
阅读 2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过去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又为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向指引。会议强调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广阔农村意味着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在中国独特的地理单元影响下,我国农村成为孕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农村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地、民间艺术的展示地、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呈现地,因此农村成为发展精神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

       传承文化,打好底子。深入挖掘农村传统优秀统文化资源,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保护理念,以相似的地格文脉为单元,系统挖掘和梳理其历史渊源,既要重视乡土建筑这类物质载体,又要感受农耕、节庆、民间艺术、饮食等精神介质。建立多元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大对乡镇传统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实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引导乡贤、学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培养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将投影、AI等数字化手段融入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资源变资本,以文旅产业为媒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以游客群体为传导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培育人才,注入活力。人才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主体,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要培养一批懂文化、善创新、会传播的乡村传统文化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创作目的,通过扎实的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如“河南春晚”“村BA”“农村赶大集”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兼备、文化艺术性与贴近百姓兼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利用“抖音”“视频号”“微博”等现代手段进行展示和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要加快构建“软硬”俱备的乡村传统文化人才储备体系,打造文化传承基地、教育培训体系、创作展示平台三位一体的“文旅人”培育新模式;建立农村传统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非遗传承人、乡土文旅人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反映新时代文明乡风、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的文化精品。

优化体系,提供保障。健全农村文化产业体系,引导广大农村文旅工作者做好三个坚持,“坚持意识形态与文化创新相匹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传统文化与新型科技相融合”。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树立文化鲜明、风格独特的农村文化品牌。优化农村文化市场体系,推动乡镇一级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的互动,以优质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发展,以繁荣的文化市场反哺文化产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为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为基层文旅工作者进行解读工作,提高文化市场政策的影响力和实施效果,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阅读 2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