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到雪山之巅

——赴西藏山南扎囊县考察后记

唐艺琦
创建于2024-07-26
阅读 16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从西藏回来近一周了。飞机落地前看着家乡上空的万家霓虹内心是百感交集的,心想着一定要为这次扎囊之行留下一些文字,白先森也跟我说,写点什么当个留念。多年后也能看着文字回忆起这几天的经历。

以免文字过长,各位看官没有耐心看到最后,先把感谢的话写前面——

非常感谢市局领导的信任、给予这次平台,让我有机会跟随团队到达西藏、与扎囊的同行们交流学习,也非常感谢扎囊县当地团队的热情细致接待,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真实体验。还有团队伙伴们的帮助照应,田局和谭科就是两位大家长对大家关怀备至,小伙伴们相互关心、照顾、偶尔吐槽对方的高反,让这次的行程严谨又愉悦。还有每晚都会电话关心我的园长妈妈,从计划参加援藏开始就不断鼓励我要相信自己、去看一看,出门前一直在叮嘱各类注意事项……身边所有的家人和小伙伴都给予了最温暖的回应和关心。

当下的幸福是世代虔诚地付出

       第一次从飞机上看到雪山顶,那一瞬才有了进入青藏高原的真实感。驱车前往扎囊县的沿途“巍峨”一词此刻在我脑海中是如此具象化,青山一座座、一片片,让人感受到它的威严与壮丽,再一想,山的那边是边境,便对着壁立千仞的山峰产生了莫名的敬畏之心。

       这里的山不似南方青山袅袅、水墨秀丽,多是石头和沙粒,为了让高海拔地区更宜居,90年代便开始了植树造林,家家户户参与,几十年后才有了这蓝天白云下的一抹青绿。这一层层相连的绿色山峦,遍地绿色树种,是一批批藏区人民与援藏人员与天斗的决心和毅力,种下的更是湘藏人民的深厚情谊。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

      神秘的雅江在高原蜿蜒穿行,远远看去犹如母亲的双臂环绕着山脚下的山南。扎囊县就在山南与拉萨之间靠近山南一侧,抬头就见“株洲路”的牌子伫立在街头,与远方的高山遥相呼应。仿佛看到三十年前第一批株洲援藏干部来到这里,建起了与藏区人民的友谊之路。于是之后的每一个三年,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接过“接力棒”,登上高原深入藏区。就这样,三年又三年,一任接一任。

       三千公里的距离在湘藏人民手牵手与心连心的交流中也觉得近在咫尺,抛开微微不适的高原反应不谈,这里已然有了故乡的韵。

▼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有志者事竟成

在走访园所和与园长老师们的交流中,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对于教育理念和策略方法的渴望。

看到幼儿园环境在我们帮扶下的一点点变化,听他们老师侃侃而谈起幼儿园的活动,哪怕是一点点的提示、一点点的改变都得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作用到孩子们的身上时,身为学前教育志愿者的我倍感欣慰和骄傲。

       考察帮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输出,更多的在于交融吸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的藏戏、感受了藏戏传统的接待礼仪、体验了有趣的藏族民间游戏和扎囊传统的手工编织氆氇(“湘藏同心”).....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要与老师们分享。

      然而~  “打骰子”这个规则游戏至今没学明白~已经转化为教研任务交给我的老师们了~(*^__^*) ~

▼ 当地教师给我们讲解氆氇的制作

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帮扶

       去年同期,肖瑛园长跟随省教科院学前教育志愿者团队来到这里开展调研帮扶;同年11月,我们与扎其乡幼儿园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签订帮扶协议并接待其来园参观交流、开展线上指导;今年7月,芦幼全体师生、家长通过“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两万余元为扎其乡幼儿园的孩子们购置了室内外建构材料,并由我和幼儿园工会程主席一起送到园所......

      虽远隔千里,但同为幼教人的初心始终不会变,一切为了孩子的追求始终不会变。这是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双向奔赴”,为了藏区的孩子们能享受优质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我们会一直努力。

无滤镜的天空😘

阅读 16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