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并行拓视野,共探科学教育新路径”
——2024年“国培计划”宜昌市农村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
创建于07-25
阅读 11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夏日,缤纷时节,万物华实;夏日,草木欣然,荷风送香。“研研”夏日,学而不空。7月26日,宜昌市59名小学科学教师走进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和武汉科学技术馆。

实地参观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鱼类博物馆,也是亚洲淡水鱼类多样性研究的中心,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博物馆一直专注于收藏淡水水生生物标本资源,经过几代科学家努力,目前馆藏标本总量40万号:包括我国淡水鱼类标本1000余种,国外34个国家和地区的鱼类标本600余种,以及部分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展厅内展示有白鲟、白鳍豚等灭绝物种,中华鲟、扬子鳄、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被誉为“活化石”的矛尾鱼,以及白鱀豚“淇淇”的3D打印模型,特别展示了长江鱼类及青藏高原鱼类的多样性。

      

       王熙老师从博物馆的楼层分布谈起,科普异龙鲤、狮子鱼、稀有鮈鲫、双须叶须鱼、文昌鱼、矛尾鱼,白鱀豚“淇淇”等海洋生物的起源、分类、特征及背后的科考故事,阐述剥制标本和浸制(或是浸泡)标本的制作原理。

       水生生物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对水、生命和健康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水生生物的演化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实地参观武汉科学技术馆

       走进正门,便可看见一棵五彩斑斓的参天大树,它是用无数LED灯灯管建造而成,所有灯管有序排列后呈螺旋状向上延伸,一组灯管构成树干,一组灯管构成树冠。让人不禁感叹好壮观。涂国华老师向我们讲解这棵树叫“天问”之树,以屈原《天问》作开篇,隐喻人类自古以来问天、问地、问自然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精神令科学之花在数千年间始终得以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源泉。

生命展厅

       穿过序厅,第一站是生命展厅。涂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地球的生命历史,恐龙时代的故事,多样的生命,多样的生态系统,长江里的特有物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草原一食草动物的家园,奇妙的人体,针灸铜人等,通过展厅陈设了人类对生命不断探索的成果,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了解人类自身,同时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从地球的进化史到各种生态系统下的生命形态,生命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宇宙展厅

        宇宙厅入口是一个星空隧道,隧道两旁有着各种星系和星云。穿过科幻走廊,可以看到一个模拟太阳系的3D空间,金星、土星、地球等其他星球星罗棋布,地板上还有他们对应的运行轨迹。

       进入航空与航天展,逼真的模拟太空环境让人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水展厅

       走进美仑美奂的水展厅,以“水科学”为主题系统全是水的特性,揭示水对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我们在展厅里学习水科学知识,思索着水与文明的关系,惊叹于地球水圈之浩瀚,为武汉水资源的丰富而自豪。  

数学展厅

       数学展厅的展示主题是“数学的力量”,用实物操作展品体验等方式,展示了勾股定理等7个原理,还有一面长约50厘米的数学历史墙,图文并茂讲述了数学的演变、数学的创造、数学的应用与影响。

交通展厅

       交通展厅中的主要内容是交通方式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演变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的科普。交通展厅共有5个分展区:序厅、陆路交通的演进与科学、水路交通的演进与科学、航空交通的演进与科学、交通与社会,通过图文、多媒体、投影、模型、机电互动等展示方式,分别展示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的演进历程;各种交通方式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交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信息展厅

        信息展厅分为“感知交流”与“信息科技”两大板块,通过讲述动植物及人类感知与交流的特点,阐释人类活动的需要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理念和生存形态这种辩证关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光展厅

        光展厅主要展现了绚丽的光学现象及光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光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对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武汉光谷之光在这里熠熠生辉。


专家授课  师者匠心

        7月27日上午的课程,是由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从新老师以《一个乡村科学老师的教育情怀》为主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

       邓老师从“我”的工作经历 、“我”的教学实践、“我”的教学感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乡村教育虽条件有限,但教育情怀无价,他以实际行动证明,科学教育能激发无限潜能,点亮农村孩子的未来。教师们收获满满,决心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专业的态度,投身于乡村科学教育,共筑孩子们的科学梦。

       7月27号下午的课程,是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学部郑旭东教授为我们带来《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创新教育》主题讲座。

       郑教授用幽默、诙谐、生动精彩的语言讲授,从教育中存在的硬教、乱教现象,引发“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一思考。接着传授我们上好一节科学课的法宝——课堂教学灵魂三问,最后郑教授通过一系列互动案例与小实验,生动地演示了科学的本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不做屠宰儿童心灵的屠夫。

      

课后研讨

       每一场相遇相逢,都是教育火花的碰撞;每一次互动交流,都是相互学习的契机;每一次研讨,都宛若一场诗意的精神修行。前路虽远,求索不休。

编   辑:韩玉娇

图   片:全体学员

审   核:班主任

阅读 11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