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分享】郭玉杰名师工作室暑期读书分享活动之蒙台梭利“发现孩子”

创建于07-25
阅读 3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郭玉杰名师工作室暑期活动

读书分享

🌻分享者:郭玉杰名师工作室成员    张雯琪

好书推荐

蒙台梭利 著  

名人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是‌意大利的著名‌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母”。她不仅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和‌医学博士,还是女权主义者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她对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的观察,她强调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等重要概念。

分享内容

第1章 孩子受制于成人

蒙台梭利学校是可以让孩子们静心成长的地方,孩子们被压抑的心灵可以在这里得到尽情释放,并表达出真实的自我。

  蒙台梭利教育法用我的名字来命名,这一教育体系旨在用观察的方法来发现孩子身上以前从未被发现的精神特征。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到了孩子的许多特征,然而直到现在,孩子们的潜能仍然有待发掘。

  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和采用一些对策来维护他们的权益,结合以往对孩子的看法,我们采取了一些直接的解救措施和教育行动。

  蒙台梭利学校是可以让孩子们静心成长的地方,孩子们被压抑的心灵可以在这里得到尽情释放,并表达出真实的自我。我们发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与我们眼下所普遍推崇的教育理念下的孩子的情况大不相同。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不得不开始反省,以往在教育过程中是否犯下了一些过错。并且,我们开始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最敏感的孩子身上。

  如今,孩子们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他们的所有心智,然而其中一些却未曾被我们注意到。同样,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没有认真地探究过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倾向。

  例如,在学校里,对于我们成人普遍认为孩子应该会喜欢的东西——比如玩具,孩子们并不太感兴趣;同样地,孩子们对于童话故事也没什么兴趣。出乎成人意料的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学校里的教具,并且对此兴致盎然。

  在处理一件事情时,除非孩子们真的需要成人的帮助,不然他们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并不想让大人们插手的倾向。他们总想挣脱大人的束缚,希望每一件事都由自己亲自动手。孩子们如此安静而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真的让我们感到惊讶!

  很显然,成年人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并且不恰当地介入和干扰孩子的行为,压制了孩子自然流露出来的天性。

  在成年人的眼中,不论什么事情,他们都比孩子做得更好,于是就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行为模式强加给孩子。成人总是要求孩子接受控制,迫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蒙台梭利教育法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在全世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如今,即使是很多文化习俗不同的国家,也都建立了蒙台梭利学校。从某种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各地如此受重视,证明了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

  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几乎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处于成人的压制下。更可怕的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文明且先进的社会中,在复杂的社会礼教、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强制约束和刻意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越来越恶化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需求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关键的是心理上的。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如果他一直处于成人的控制之下,那么他的许多需求都是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这些需求如果无法得到满足,孩子未来的智能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成人的力量比孩子要强大得多,因此孩子们总是被压制着,孩子们不但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且还被逼着适应对其不利的生活环境。但是成人却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会适应这个世界。

  现在成人对孩子进行的每一种教育活动,几乎都是采取命令式乃至暴力式的方法,借此强迫孩子去适应大人生活的世界。

  这些命令式或暴力式的教育活动,等于否定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们被这样对待,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因此受到巨大的伤害。

  成人对孩子实施的强权教育深深地根植于家庭之中;在学校,这种类似的强权教育则更加严重。成人之所以实施这种强权教育,只是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成人的世界,早点儿配合成人的生活。

  校园生活中严格的课业标准,以及各种强制要求孩子去遵守的行为规范,都让孩子们失去了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学校和家长的强权式教育方式,无疑是一种强势的压力。在这种被压制的生活中,孩子发出了求救声,然而却没有得到关注。孩子期望有人能够听到他的心声,然而他弱小的心灵却不断碰壁,不断地被伤害。

  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不再顺从大人,还可能会变得不再爱惜自己,任由自己做出危险的行为,甚至是伤害自己。

  过去一切哲学理论和道德思想的中心,都是与成人的各种社会问题相关的,却忽略了与孩子相关的各种问题。

  似乎没有人会认为,孩子其实是区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也没有人思考过,孩子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更没有人会关心,作为完整生命而存在的孩子所应该具有的内在需求。总而言之,没有哪个成人是想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

  有关孩子的研究记载,在人类历史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期望可以将这些空白页都填满。我们需要采用一种以孩子的幸福快乐为中心的、妥善且人道的方法,那就是为孩子建立一个不再压制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契合孩子的特性,使孩子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有利环境,是所有教育措施推行之初所必需的。这个环境必须像暴风雨中的避风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可以保护孩子不被成人世界所影响,它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寄托,时刻确保孩子能够在这里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感悟与思考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句话告诫我们孩子是个独立体,需要我们的尊重。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们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

秉持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提供丰富的环境布置,把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敏感期,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尊重,让孩子通过工作的形式满足自我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成为每一个独特的自己。

阅读 3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