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校本教研之路,提数字素养之力
——“大田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简报(第4期)

芷言
创建于07-25
阅读 11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烈日炎炎,培训启新程;名师引路,交流促成长。转眼间,时间来到大田县2024年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培训的第四天。

        7月25日上午,重庆巴蜀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学科名师,重庆市首届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周刘波开设了《校本教研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仿佛一股清泉,为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迪。

        “校本教研,乃学校发展之基,教师成长之梯。”周刘波老师开篇即点明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他以巴蜀中学为例,详细阐述了校本教研的力量、概念、主要方面以及反思与建议。周老师的话语中,既有对政策的精准解读,又有对理论的精细指导,更有实操的精辟示范,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周刘波老师深知实践的重要性。他鼓励老师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此,他还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如“三备法”备课策略、同伴互助教研模式等,这些都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7月25日下午,重庆二十九中信息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重庆名师、西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导师,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化瑜教授以《生旦净末丑——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为题,围绕数字素养从哪里来、我国教师数字素养的演进过程展开,从五个一级维度、十三个二级维度、三十三个三级维度解读教师数字素养的框架,凝炼出“我愿意、我学习、我应用、我负责、我成长”的研修之路。罗化瑜教授还用“生旦净末丑”形容大数据时代教师的角色转换。“生”指向教师角色,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特性;“旦”指向教师素养,用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孩子;“净”指向教师的思维成长,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很多东西并不是教学的主旋律,但依然值得尝试;“末”指向教师未来,未来到底走哪条路?教师可以寻求前辈的帮助,但自己一定要坚定方向;“丑”指向教师突破,在不断挫折、挑战中收获成功。

        在数字化时代,提升数字化素养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程。我们将以这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数字化素养的提升和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教师。

       最后,三明教育学院副院长郑祖起对本次研修培训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培训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将继续追风赶月,向新目标稳定迈进,砥砺前行。

       与名师对话,悟培训真谛;与同行交流,觅一路芬芳。愿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共同绘制了一幅幅专业成长的魅力画卷。

编委: 第七组学员

阅读 11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