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研修,
都是为教师成长赋能;
每一场研修,
都是自我专业发展的机遇。
这个暑假,
徐州经开区教研组长不负当“夏”
追光而行,
感悟教育领跑者的智慧,
共赴一场学习与成长的盛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可以聚焦核心知识,使课堂效能最大化,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是当下实现精准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的共识。2024年7月26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带领下,经开区各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开启了第二天的研修活动。
精细、精准、精深
集体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心态,以研究的方式深入到集体备课中。上午场,我们有幸邀请了吴江林校长为研修班的成员们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体系化与精细化”为主题的讲座。
吴江林,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现任职于浙江省塘栖中学副校长。教育部基教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材发展中心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教科研优秀教师。
吴校长指出当前集体备课的八大问题:一是顶层参与深度不够;二是集备成果难以落实;三是对集体备课的理解过于狭隘;四是缺少专用场所与设备;五是备课组长专业领导力不足;六是教师说课和说题能力不足;七是缺少校本资源支持;八是复习课的集备质量尤其低下。
对于集备中的问题,吴校长重点讲解备课体系的制度设计:
(一)集体备课正常开展的前提:专用场地,相应设备;聚焦教学研讨;带案备课,按规说课说题;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
(二)基于半月集体备课、周集体备课、非集中集体备课的制度。首先要有制度保障,保障时间、确定主持人、确定行政领导、及时公示;其次确定研讨的内容和形式;再次分配任务和形成成果。
(三)基于一天一研,一课双备的集体备课。可采用高度集中的集体备课或分散式集中的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学生限时训练,根据实际分配学科限时限次。
(四)课后作业的集体备课。首先主备人就完成时间、重点题型、补充试题进行说题,再集中研讨,调整作业量、题型分布、作业难度,最后个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
吴校长的讲座实际,实在,实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和吴校长进行了深度交流。
通过吴校长的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纷纷表示吴校长的讲座接地气,能操作。为解决学校集体备课中遇见的问题提供了渠道和方法,为学校教研活动提供了多元思考,为构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的路径和方案。
教-学-评一致性
7月26日下午,继两位专家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之后,余夕凯校长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讲座——《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让我们收获颇丰。
余夕凯校长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教专委会副秘书长。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
余夕凯校长从两个维度展开分享。一、从课程视角,涉及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二、从教学视角,围绕学习目标来实现教学-学习-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讲座中,余校长详尽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模型,并总结了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逐步分享如何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行动研究。余校长提到,课堂设计要遵循逆向教学的逻辑,从“评”倒推,反思教学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构建相应的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
余校长分析了当前“教-学-评”不一致的现象,诊断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认识不够;二是教师对学习目标定位不准;三是教师对教学评价认知不足。并制订了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行动研究。
余校长的讲座有理论支撑、有教学实例示范,老师们积极与余校长进行互动交流,每位老师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师道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每一场讲座,每一个经历,每一次总结,都是拓宽自身边界的必须。相信徐州经开区教师今后会在“教、学、评”中将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精耕细作,奋辑前行,为学校未来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美篇文字:牛姗姗、赵雯雯
美篇图片:王佩佩、高雅茹
美篇制作:郑雅晴、赵司政
美篇审核:吴继阁、杨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