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目的论

紫玮尚姝
创建于07-25
阅读 2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在晓航心理看到一段视频,作者如是解说《阿德勒的目的论》,让我突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思考,视频内容摘抄字幕如下:

你有没有一直想要去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做视频,但就总是说“工作很忙,没空”,一直就没有去做。

今天我用一个强者心理学来破掉你的障碍。来自心理学界最“辛辣”的大佬——阿德勒。他指出不是因为你“忙”导致“没空”,恰恰是因为你根本不想做这件事情,于是创造了“忙”作为借口的理由,因为你不做这件事情有好处。

也许你可以保持一个幻想:

“不是我不行”

“是我没空”

“只要我认认真真去做”

“我一样可以干得很好”。

这可以适用于几乎任何你认为有挑战的事情,但这叫做“幻觉”,因为人常常会为了虚幻的自恋,而放弃真正的成长,阿德勒管这叫“目的论”。

       当你有一个不想做事的目的,你就会把自己搞的很忙,很忙只是你不去做的借口而已。

       那么,为什么说阿德勒是强者心理学呢?因为他几乎破掉了所以的弱者滤镜。

       你敏感,不是你的,童年创伤导致的——“你想敏感”。

       你自卑,也不是你的,外形能力导致的——“你想自卑”。

       甚至做弱者都是很上瘾的,因为你不必直面责任,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这么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

       今天一个女学员对我说,她说:“我爱人不赚钱,又不做家务,对我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要不是为了孩子,我绝对不会跟他在一起”。

       我说:“你少装了,不要拿孩子当挡箭牌,你现在变成一个受害者,是因为你否认了你自己的需要,你一定要去看看你自己对伴侣的需要是什么,不是因为孩子”。

       她被我骂了,反而很高兴说:“确实,我发现我老公很像爸爸,通过这种关系呢,我好像正在完成某种我的父母的人生脚本的重演和救赎”。

       所以,实际上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的真实目的常常不是拥有一个令人幸福的伴侣,而是找了一个啥也不是的伴侣,然后你自己变得很操心,这样你可以心安理得的做那个向对方发射抱怨的受害者,以完成在你内心的剧本的重演,表达着对父母的怀念、忠诚和救赎,这才是你的真正的目的。

有时候对人来说,熟悉的痛苦其实比陌生的幸福更令人平静;一成不变的贫穷比乍富更令人心安;而日日重复的争吵,比没有见过的甜蜜更令人自洽。明白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人在玩一个什么样小我的把戏,我们阻止自己的改变,我们其实不喜欢改变。

那有的人会说,听了阿德勒的“目的论”,怎么好像什么都变成我的错了,感觉我很糟糕啊!No,No,No,你的错和你的责任是两码事,要不要用“目的论”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如果对你来说不改变是很心安的,你可以选择。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责任者,你想要改变,对自己的生活负100%的责任,那就要大胆的认。

我的现在不是过去造就的;

我的敏感是因为我想要更好的被呵护;

我的自卑是因为我害怕进入关系之后真的受伤;

我不出门工作是我活在我自恋的幻想里面。

承认自己的把戏,并愿意为之负责,你已经是强者了。

阿德勒驳斥的是“因果论”。他不希望人被过去所束缚,因为我有什么样的条件,我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决定了我的人生。不,人永远都有自由意志,我们永远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所以,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目的论”,“愿力”永远大于“业力”,什么童年创伤都抵不过现在你轻轻的说一句“我愿意改变”。

      对他的抱怨,是因为知道他不会离开......

阅读 2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