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欣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悠悠尽美,淡淡书香——垦利区康居幼儿园中班组教师暑期读书分享会

创建于07-25 阅读671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读书都是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

让我们以一场读书分享会,

共享美好“阅读”时光。

       2024年7月25日上午9点,垦利区康居幼儿园中班组教师们通过线上开展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

陈皓老师读《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感: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决定他们的发展离不开游戏。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要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用心分析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观察、体验、发现、积累经验,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过程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的特点,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付诸行动的真观察、真反思、真调整,使幼儿的个别学习不但有意义,而且更加具有趣味性、主动性和娱乐性,接近游戏的本质。

于文慧老师:

暑假闲暇之余,我仔细阅读了董旭花等专家撰写的《小区域 大学问》一书,颇有彻悟,总结如下:

首先,书中提到开放性。除了安全性,开放的户外空间和开放的玩具材料是保障幼儿户外活动自由、自主的前提之一。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考虑幼儿自由选择的自主嬉戏的可能性。连续性、流通性,有助于幼儿从一个空间转换到另一个空间。

其次,教育性。环境是重要的“隐形、隐性”教育资源,我们教师尽可能创设多元化、多智能、多导向的区域环境,满意幼儿健全人格多方面的需要。

最后,经济性。我们在户外环境创设上应力行简约,不铺张空间,不浪费财力,做到一物多用。户外环境不仅仅是看起来高大上,更重要的是它支持了幼儿哪些类型的活动,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幼儿的学习和进展。经济简单的区域环境和材料不等于区域的低端,有时质朴的、唾手可得的自然的环境更能彰显特殊的大自然美感。

孙继芳老师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心得:

孩子有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是因为内心意愿被隐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作者指出“感情上越依赖,人格上越独立”。全文中心思想:关系比问题重要。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就像武志红老师所说的“有回应,就有光,无回应,即绝境”。回应是一件需要技术含量的事,不仅要回应,而且还要及时回应。回应不及时,也影响关系的好坏。关于我们如何做父母的答案是:先跟孩子搞好关系,在关系中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孩子,当孩子被看见时,父母也看见了自己。依恋关系是看见的前提,只有在依恋中,孩子才会被看见。如果不被看见,所有的爱都无法有效地传达。大部分亲子关系的现状是很多家长都以爱为名,但孩子却感受不到。亲子关系之所以冲突不断,大都是父母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需要,而孩子也无法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但为人父母,孩子最想要的是看见,是爱,是接纳。

刘梦旋老师《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跨越时代的画卷,它深沉地讲述着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 上,一个个普通家庭、- -代代平凡人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鲜活,他们如同你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这部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多元而深刻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在生活的洪流中,家是一个永远的避风港,是我们在迷茫时能找到方向的地方。奋斗则是人生的主旋律,无论是孙少安在乡村的艰苦创业,还是孙少平在城市的知识追求,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爱情则如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动力。而成长,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生活、关于成长的教科书。它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精彩,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冯洁老师:

我分享的是《教育,就是从看见孩子开始》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朱永新别出心裁,与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大家的超时代隔空对话,展现了教育理念的时代思索和碰撞,演绎了关于教育真谛的精彩话题,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向读者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关注孩子,为什么要孩子优先,从而表明“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这一观点。这正好与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不谋而合,尊重幼儿、追随幼儿,让幼儿有真正的童年。

孩子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天性是好动,所以你要跟他玩游戏、跟他一起奔跑,你要让他走进自然。爱玩、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成人不能压制孩子的天性,让他去游戏,《指南》中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我们要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

刘雁茹老师:

《做有温度的幼儿教育》是一本以幼儿教育为主题的书籍,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介绍了一种注重幼儿情感和思维发展的教育方式。阅读此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幼儿教育的启示。作者强调的“有温度”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了幼儿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幼儿的情感和思维发展,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爱和关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许多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缺乏自信心,而有温度的教育则是帮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实践,我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的培养。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成果,而是要关注孩子们内心的需求。要让孩子们在安全、放松、有温度的环境下成长,让他们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这样才能建立起孩子们的信任和安全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此外,我认为这本书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角色和态度的重要性。教育者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做孩子们的引路人和陪伴者,以身作则,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胥淑玮老师:

我读的是《爱上阅读:学龄前儿童分级阅读》2020年,我国第十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02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63本,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07本,都远超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4.70本)。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71.7%,较2019年的70.0%增加了1.7个百分点,家长平均每天花25.81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9年增加了0.83分钟。

《爱上阅读——学龄前儿童分级阅读》这本书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制定了不同的阅读方向,3—4岁是幼儿数学敏感期。这时他们喜欢点读数字,也可以认识事物的位置和空间距离。

3—4岁的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他们的数数、画画、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对应的读物,将阅读形式丰富化。比如通过阅读游戏、手工、艺术类绘本,让孩子小手动起来。

4—5岁是幼儿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视觉辨形能力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开始由看图阅读向识字阅读发展。根据幼儿这一时期阅读的敏感期特点,家长可以据此为他们选择识字类绘本。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故事类绘本的选择上,家长可以选择具有幻想性和逻辑性的内容,较为复杂曲折的情节可以锻炼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5—6岁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他们的识字兴趣很高,并且有主动认知的需求,求知欲和探索欲很强。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行为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5—6岁的幼儿通常已经在读幼儿园大班。他们即将步入小学,开始识拼音、认字,以及书写。家长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可以逐渐向桥梁书过渡。此外,可以给幼儿选择拼音书。这个阶段给幼儿选购拼音书并不是要让他们立刻学会拼读,而是要让他们对拼音形象有初步的印象。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

石真真老师:

我分享的是《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是转型时期的瑞吉欧经验,而瑞吉欧的核心理念与教育目标是一切基于幼儿的权益,一切为了儿童的权利!

带着这样的理念翻开这本书,去阅读,去学习,令我感触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用看、听、闻、触摸、描绘、讨论等等方式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用一百种方式,最后探索出了独属于他们的一百种世界。对于孩子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百种可能?这一百种可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成为偷走“九十九个的人”,我们是孩子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引导者,我们要尊重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能抑制孩子创造性的表达,不能被固定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要知道,那被束缚的,很可能是孩子的一百种可能。

“儿童是自由的,是属于自己,属于整个世界的!”看完此书,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保持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每一位孩子,让他们有一百个世界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

巴艳铮老师分享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不捉弄孩子,对孩子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尽量不要给孩子纠错。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只要没有生命和健康危险,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家长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给孩子自主空间。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

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孙舒欣老师:

我读的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教育一直是家长、教育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像一双双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脚,而教育则是那双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鞋。在这本书中,其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总结来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适应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帮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人生的旅途中稳健前行。

 在书的一页页之间,

阅读可以让你遇见美好。

每读一本书都是一场旅行,

带我们走遍天涯海角。

遇见奇妙的故事,

品尝不同的人生。

悦读书,

悦分享,

愿我们都能在分享中收获,

在分享中进步,

在分享中提升!

阅读 6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