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陈志同:岂止活在《陈亮集》中

凉风起
2024-07-22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永康地名文化》公众号曾刊发“店园村”的文章,文中提及“陈圣嘉,本县店园人。”此说有所本,源自陈氏谱。求教店园人陈柏翰,得宗谱关于六世祖陈圣嘉的记载:

 

公名裕,字公初,官名圣嘉(1140-1192)。登宋进士,官提刑。与陈亮父同庚同学同宗。( 《东山下陈氏宗谱》,卷之一)

 

笔者曾写过应孟明的文章,连带关注过陈圣嘉。八百年前,陈圣嘉与应孟明、徐木齐名,都是陈亮“所愿学”者。八百多年后,三人的知名度差距之大,令人扼腕。国史方志中的陈圣嘉籍籍无名,其事迹无考,生卒有误,甚至连名讳都无人知晓。

 

今有宗谱材料,內容完全对接《陈亮集》,而其逻辑并未自洽,于是再考旧题。

一、《陈亮集》中的陈圣嘉

 

在《陈亮集》中,有两篇文章涉及陈圣嘉,一为《祭陈圣嘉父承务文》,另一篇是《送徐子才赴富阳序》。《陈亮集》中的陈圣嘉,即《东山下陈氏宗谱》中的六世祖陈圣嘉。据此,考陈圣嘉生平如下:

 

1、名讳

 

《陈亮集》中的“圣嘉”,应该是“字圣嘉”,非“名圣嘉”,更非宗谱书写的“官名”。《送徐子才赴富阳序》文中,应仲实、徐子才,分别为应孟明、徐木的字。同是陈亮“所愿学者”,同为“故老乡人”,陈亮应不会厚此薄彼,独独直呼陈圣嘉其名。宗谱言圣嘉为“官名”,更经不起推敲。

 

至于陈圣嘉的名讳如何,陈亮没直说。为此,紧扣“字圣嘉”,下了些功夫:

 

(1)从“字圣嘉”,找到“陈君志同"


笔者希望:在《陈亮集》中,能够找到一位陈姓人士,其名讳对应“字圣嘉”。

 

一个个寻找,一个个否定,最后锁定《陈亮集·姚唐佐墓志铭》中的“陈君志同”。在《姚唐佐墓志铭》一文中,陈亮提及的一群人,都称之“君”,包括林大中,也以“林君大中”书写。要知,林大中那时刚刚上任侍御史,那可是相当于现今中纪委二把手的高官,陈亮皆直书其名。以此类推,“陈君志同”者,也应该是某陈姓人士的名讳。

 

(2)抱着希望,假设“陈君志同”就是“字圣嘉”,开始在《永康县志》寻找。

 

运气不错。虽然没有在永康县志中找到任何陈圣嘉的信息,但陈志同,《正德永康县志.进士》有10个字记载:“淳熙二年,陈志同,澄江倅。” 


《正德永康县志》确定了陈志同是进士,但,并不能确定陈志同就是陈圣嘉。

 

(3)以“陈志同,字圣嘉”为线索,检索《宋登科记考》。

 

因有县志进士线索,检索《宋登科记考》。感谢网友惠我电子稿,机器检索就是高效。《宋登科记考》给出的答案是:“陈志同,字圣嘉。婺州永康县人。”(第1042页)

 

至此,《陈亮集》中,两个毫不相干的名词--“陈圣嘉”与“陈志同”开始完美联结。有了《宋登科记考》“陈志同,字圣嘉”这一线索,陈圣嘉的史料也就随之丰富并详实了起来。先辑两条史料以印证:

 

第一,陈傅良《止斋集》卷47,有陈志同父亲墓志铭。内中一段话,拨云见日一般:

 

(志同父)男四人:志同、志节、志质、志刚;二女:适邵去病、倪资深;男孙三人,女四人......公亮云:而志同者,圣嘉也。(第6页)

 

果然,陈圣嘉之“与人交”,那不是吹的。父卒,当时两大名人--陈亮与陈傅良,分别写祭文与墓志铭,还让“其(父)族子,承议郎监左库公亮”撰行状。陈公亮的行状,虽已找不见其存在,但幸运的是,陈傅良看过,且被陈傅良记录于《承务郎陈公墓志铭》一文中。

 

陈傅良《承务郎陈公墓志铭》属当时人记当时事,权威性不言而喻。其与《陈亮集》《正德永康县志》相互印证,逻辑自洽,堪称完美。陈圣嘉,名志同,毋庸置疑。

 

顺便说两句题外话,一是,这里指正《宋登科记考》,误载《陈公(志同父)墓志铭》为《陈公(志同)墓志铭》。此指正,并非只是吹毛求疵挑毛病。再是,说说陈公亮。陈公亮名载永康县志,也载武义县志,两县对其籍贯,各有坚持。今凭《承务郎陈公墓志铭》中“族子”一词,基本可推定陈公亮为永康籍,至少是祖籍。当然,两地文史爱好者,可各找史料,继续争论,继续炒作。

 

第二,王梓材《宋元学案补遗·教授陈先生志同》。此中内容虽是摘抄《止斋集》陈公墓志铭,但其有所归纳,不妨录之:

 

陈志同,字圣嘉,永康人。太学芮公为祭酒,以士之有文行者职掌凡学之事,而先生为选首。后取上第,调处州教授。

 

2、生卒

 

据《陈亮集·祭陈圣嘉父承务文》“先君与公之子同岁,少同学”表述,可以很轻松地否定《东山下陈氏宗谱》“陈圣嘉生于1140年”的说法。

 

“公之子”就是指陈圣嘉,可考。按宗谱,若陈圣嘉生于1140年为真,则“与公之子同岁”的陈亮父亲,也生于1140年。而陈亮生于1143年,几成定论。据上,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是:陈亮父亲4虚岁生陈亮(1143-1194)。笑话一般的结论表明,《东山下陈氏宗谱》关于陈圣嘉的生卒记载,并不靠谱。

 

求教陈广寒先生。老先生提供陈亮父陈次尹生卒年如下:

 

陈亮父)行常四二,讳次尹,字廷实,以子亮贵,赠建康军节度签书。生于靖康乙巳六月十六日,卒于淳熙壬寅三月十八日。

 

陈老先生严谨,补充说,谱中记载,可能有误。认为“靖康乙巳”当“宣和乙巳”之误。其实,据《陈亮集》,宗谱所记次尹卒年,也并非正确。因卒年与本文无关,这里按下不表。

 

考陈亮先祖生于1103年,陈亮生于1143年,陈次尹生于“宣和乙巳”年,还是基本可信的。乱世之年,记错皇帝的年号,误宣和为靖康,也属正常。也由此暂且相信,与陈亮父同岁的陈圣嘉生于“宣和乙巳”,即1125年。

 

至于陈圣嘉卒年,肯定不会是宗谱所说的绍熙三年(1192)。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记叙(本文注17),必卒于庆元二年(1196)后。

 



二、陈志同“以字行世”原因探讨

 

陈志同以字行世,活在《陈亮集》中,也活在《东山下陈氏宗谱》中。《东山下陈氏宗谱》有一段话,记述陈圣嘉的最后归宿:

 

陈圣嘉与龙川公父...风雨晦明,谊深骨肉...龙川公因国势侵弱三上书,而公已年迈,附本尾。帝终不能为,抑郁解组,归隐大寒。

 

1、陈圣嘉“解组”原因,并不光彩

 

陈圣嘉为官多年,历经多次解组,那是一定的。赵善括有一首诗,用百度即可查阅,叫《送运干陈圣嘉解组还朝》。诗曰:月明千里正婵娟,且莫匆匆便放船。三载泛莲依绿水,一朝荐鹗上青天。西楼未作经笥梦,北阙先分御鼎烟。且向蓬山雠校了,却持荷橐从甘泉。

 

当然,“运干陈圣嘉”的这次解组,并不是宗谱所记的“抑郁解组”。陈圣嘉的最后一次解组,《宋会要辑稿·职官》用了一个略带贬义的词,叫放罢,也就是罢官。《宋会要辑稿》卷123:

 

庆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江阴军签判陈志同放罢。以知军邵裒然奏志同贪暴不职。 

二十九日,知庆元府林大中落职,放罢。以臣僚言其为郡,上下之情不通,民无所诉,郡之寓公与大中之素亲厚者,皆欲徙居以避。 

十一月十二日,福建运副陈公亮...放罢。以臣僚言:“公亮素无廉声,昨漕江西,闻改福漕,席卷公用,郡人骇之。”

 

《宋会要辑稿》记载陈志同放罢的原因是“贪暴不职”,被顶头上司邵裒然奏罢。这明显不同于宗谱所记载的因“附(龙川公上书)本尾”“帝终不能为”,而“抑郁解组”。

 

这里,之所以把该年本邑林大中、陈公亮罢官的信息一并录入,一则,以减轻陈志同被罢免的悲情。林大中、陈公亮都先后被罢免了,陈志同也就可少些抑郁了。由此,陈氏后人对先祖罢官一事,也尽可以宽容些。二则,感叹下这一年,庆元二年十月后,15天时间内,永康当时在朝为官者,被连克三人,令人唏嘘。所谓永康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至庆元年间,似乎已经轰然倒塌。至于此后,林大中再起于枢密院并参知政事,已是这段辉煌历史的回光返照了。

 

2、宗谱隐恶扬善--隐了恶,也割裂了善

 

陈志同被罢官,原因有点说不出口。于是,宗谱出场了,开始“隐恶扬善”。

 

难得出个进士陈志同,让其因“贪暴不职”四字,而遭宗谱除名,有点于心不忍。改动不了《宋会要辑稿》,改动不了历史,就改六世祖的名讳。这一招,也叫“隐恶”。方法简单粗暴:让陈志同“以字行世”,改陈志同的“字”为“官名”,让进士陈志同活成《陈亮集》的陈圣嘉。这是隐恶扬善的第一步。

 

隐恶扬善第二步,就是开始等同于造假的“造善”。改动陈志同隐居大寒山的原因。隐去“贪暴不职”,虚构了一大段附陈亮上书、抑郁解组的段子。为使其祖先瞬间高大上起来,造假居然牵扯到皇帝,真够大胆的。

 

当然,宗谱的这一波操作,把一个好端端的陈志同进士,搞成二个人似的,让后世误以为陈志同是陈志同,陈圣嘉是陈圣嘉。同时,隐了恶,也割裂了善,六世祖陈圣嘉的许多善,许多高尚品德也隐了去。陈志同被隐去的善事,限于篇幅,笔者再列题作文,有兴趣的陈氏子孙,可先找《陈亮集》《陈止斋集》来读。

 

至此,终于可负责任地改写陈圣嘉的生平如下:

 

陈圣嘉(1125-1196后),名志同,字圣嘉,以字行世。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处州州学教授,官江阴军签判。庆元二年十月,以知军邵裒然奏,罢归大寒山。

 

 

 

说明:

1、文章原标题《陈圣嘉生平考》,发简编公众号时,略微文艺一回。

2、简编公众号排版功能缺点明显,没设计脚注功能。原文近二十处脚注,就此忽略。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