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团  神奇

       上午10时许,列车徐徐开动离开了南国大都市站——广州火车站,一路向北,奔驰在南粤大地上。路过粤、湘、鄂三省几个大站时,接上了一批相约人员,之后,列车在辽阔的华中华北平原疾驰,一路向北,驰过长江大桥,驰过黄河大桥,第三天上午8时左右停靠在山海关火车站。这里是我们一路向北的第一站,受到身着节日盛装山海关人民的敲锣打鼓的热烈欢迎。

老龙头——长城之东起点

       列车停靠在关外,约15辆大巴车载着600多人依次入“关”,其场景十分震撼和动人。在各分团地导指带下,人们来到长城之东头——老龙头。这里是万里长城的东起点,有守长城之驻军旧址,有岸炮,有哨所……等等。我穿越当年“闯关东”的关口来到注名为“天下第一关”,登上城墙环视一圈,尽管多年过去,关内关外就是有些不同,关内民房民居密集,商賈小贩来回穿梭,叫卖声不停,情景与影视剧里一模一样。关外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片树木,一块块农田,庄稼长得绿油油的。

       站在古老而又神秘的古长城边下,我大脑非快地旋转起来,当年生活在中原的汉人为什么要修长城呢?虽然万里长城象金字塔一样,毕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奇迹,地球以长城为骄傲,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可当年因何而修呢?我想到了以前在学校所学到的地理环境知识和民族生息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依存之关系。

       中国的国土地形极象一只公鸡,从鸡脚到鸡头横跨北纬40多度,陆地从南到北按公路里程计算有近5000公里距离。如此辽阔的国土,但地球并没有随人意,地理知识告诉我,中国它从东北到西南划出了一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将中国分割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年平均降雨在400毫米以上,适宜种田;非季风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只能放牧。每当气候干旱、牧草枯萎的年份,非季风区马背上的人们就不守规范,不由之主地袭取季风区里通常有半年积蓄的种田人。年复一年的零星的袭击渐渐演化扩大为战争。防守者企图反击,但追又追不上,防又防不住,打又打不过。战国时期,赵国、秦国的君臣极力主张在万里边境线上修筑城墙。在痴人说梦的反对声中,燕昭王、赵武灵王、秦昭王却下令分段开工了。站在高处看,分段的城墙就象是一道长长的城墙,看到农人如此惧怕自己,不守规范的人(俗称胡人),就从分段中空穴处即长城缺口向南入侵抢夺粮食、人口和财物。

       直至秦国实施统一六国最后决胜的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六年间,秦王一直与从长城缺口入侵的胡人对抗,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征集79万军民,在崇山峻岭上将秦、赵、燕的古长城连结起来,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朝鲜平壤西北海滨)的万里长城。

       人们都说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一样,它的龙尾在西边临洮,龙头则在辽东山海关的东边入海处。这条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条巨龙的头和这条巨龙的入海之处就在这里。说到山海关,我们要记住徐达,是他于1381年修建了山海关。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见这里枕山依海实辽冀咽喉便建关设卫修建一座关城,用长城把大海关城燕山连接在一起,故而有了山海关的名字。山海关,关山海啊!说到老龙头我们不能忘记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于1579年修建了老龙头。

       万里长城是一首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史诗,是一种坚忍不拔,砥砺奋进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昭彰日月的图腾。它不再只是一条抵御侵略的城墙,它已深深植入国人的心中,幻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每当国有难时,它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呐喊;改革开放中,它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指南!

万里长城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古长城墙(新墙压旧墙防垮)

关内大排楼

关内大道

关内民居

海上看老龙头

秦始皇求仙入海处

北戴河海滨渡假区

未完待续

2024年7月12日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