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镜头去学佛———净土宗祖庭东林寺、慧远大师及其他

李文勇
创建于07-23
阅读 12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后,历代大德高僧,在尊崇原始佛教教义的基础上,揉合道、儒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迅速根植于中华大地。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已经完成汉民族本土化过程,并且进入鼎盛时期。信众们对佛教的教义、经典及仪轨,出现了不同解释和定义,衍生出来的宗派也于此时形成,并得以发展壮大。汉传佛教具体有多少宗,说法不一,有的说应分为十一家的,有的说是十三家。现代普遍接受的是,清末杨仁山居士提出的汉传佛教十宗说法,即:大乘佛教八宗,分别是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小乘佛教两宗,分别是成实宗、俱舍宗。说到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大乘佛教,大乘,意指大的交通运载工具,大乘佛教不以个人的觉悟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以此为宗旨的佛教,即是大乘佛教,其最高果位为佛、菩萨。小乘,意指小的交通运载工具,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罗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汉传大乘佛教的八宗之一净土宗。

净土宗的祖庭在庐山以北的东林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距离九江市16公里。东林寺建于公元384年,也就是东晋大元九年。西林寺建寺时间是公元366年,时间要比东林寺建寺早18年。西林寺当时的住持是慧永,他与后来的东林寺的开山祖师慧远是师兄弟,同为道安的弟子。慧远到庐山建东林寺有两种说法,一是慧远受西林寺慧永的邀请,前往西林寺弘法,后自立门户,建东林寺;二是慧远与师父道安及佛图澄一起去罗浮山,途经浔阳的时候,“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于是便留下建寺传教授法。后人多认可后者说法。

慧远大师是东晋时期名气非常大的僧人,慧远俗姓贾,出身于仕宦家庭,山西宁武人,早丧父母,亲戚把他抚养成人。慧远生于公元334年,往生于公元416年,世寿83岁,葬于东林寺西山。从东晋到宋,历代帝王追荐谥号多达五次,由此可见,慧远大师的功绩和影响力。

    慧远从小喜好读书,十三岁时即随其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昌、洛阳一带,读了大量儒家、道家典籍。《高僧传·释慧远传》记载,他“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当时的宿儒贤达,莫不叹服他学识渊博。二十一岁时的有一天,他和弟弟一起听了名僧道安宣讲的《般若经》后,便“豁然而悟”,感概道:“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兄弟二人便拜道安为师,弃儒、道而皈依佛门,开始了佛教僧侣的生活。慧远大师师事道安仅三年,由于勤奋钻研,学业优异,便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讲说《般若经》。道安见他聪明勤奋,对佛教教义领会得非常深入,便常常赞许说:佛道流行于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

    顺便说一下,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是我国东晋时期博学广识的佛教界领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制定戒规一统释姓是他最大的贡献。大家知道,中国佛教出家人出家之后,都不用以前的姓名了,皈依剃度的时候师父都会给弟子取一个名字,在名字之前都加一个“释”字,以此说明是释迦牟尼的后世弟子。决定佛门一律以“释”为姓,就是道安提出来的,这一建议与佛经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识和认可,自此以后,佛家统一以“释”为姓,代代相沿,至今不变,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一大特色。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道安提出来佛家都姓“释”之前,出家人姓什么呢?在道安提议以前,出家人都从师父姓,如果师父是来自天竺则姓“竺”,来自月支则姓“支”------佛门姓氏极其混乱,各地各门姓氏不一,经常造成门派的分歧,甚至发生内部争斗。

    话题扯远了,接上话题说。

    慧远大师来庐山传法的消息传出之后,各地僧、道和鸿儒,以及社会贤达名流,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都来拜访和请教释疑。一段时间,车水马龙,让慧远大师应接不暇。与此同时,慧远大师的影响力也惊动了地方府衙,不久,在江州刺史桓伊和乡绅百姓地助缘下,慧远大师便带领僧众,在虎溪边筑建东林寺。之后,慧远大师又在东林寺前凿池种十二品莲花,并在太元十五年,即公元390年,慧远大师邀集“息心贞信之士”123 人,其中高贤十八,既有中外高僧,又有达官贵人,还有学者隐士,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白莲社。慧远大师为主的白莲社,以同修净业、共期西方为宗旨,熔释、儒、道于一炉,集聚沙门上千人,倡导“弥陀净土法门”。慧远等人创建白莲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开创了佛教信仰实践的一种新形式,对于佛教的普及,特别对后代文人居士佛教的发展,造成了长远的影响。

    慧远大师在庐山居住三十多年,始终影不出山,迹不入谷,每送客散步,也只以庐山虎溪为界,他孜孜为道,务在弘法。经历了创建东林寺,组建白莲社,创立净土学派、创建佛教净土宗,是慧远大师从事佛教活动最重要的时期。期间,慧远大师还组织人员在庐山东林寺设立翻译场所专门翻译佛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第一个设立私人翻译场所的人;慧远大师在庐山期间,虽然坚决谢绝要他出山做官的一切请求。但是,他与当时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却有着广泛的交游,以慈悲之心关注民生,从不介入政事,博得了上层统治者的敬重,这为他传播佛教的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也保护了佛教。慧远大师还主张《沙门不敬王者论》,表明了自己的意见,从此之后,各个朝代的皇帝对待佛门众人,都是依靠这个标准去管理佛教事宜,这也让佛门中独立于社会的规矩得以保留下来;慧远大师首次提出了因果报应这个重要理论,第一个将因果报应理论制定成系统思想,让佛教从此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慧远大师曾经派遣弟子法净、法领远赴印度求取经典,还与同一时代的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交往颇多,经常书信往来,二人的书信往来集录成《大乘大义章》,相互交流佛教译本。并派遣弟子前往听讲问道,促进了南北佛教的学术交流,形成了“北有罗什,南有慧远”的佛教传播格局。

    慧远大师一生佛教论著颇丰,著有《庐山集》十卷、《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大乘大义章)三卷、《明报应论》、《释三报论》、《辩心识论》、《沙门袒服论》各一卷及《大智度论抄序》等,发展和创新了佛经理论体系,影响着后来佛子们精进修为。

    公元416年农历七月底,病榻上慧远大师突然提履下床,告诉身边的弟子们,他见到接引他的阿弥陀佛了,并透露他三次见佛的事情。弟子们听后伤心坠泪,慧远大师安慰他们不要伤心,并讲佛说了“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还有七天时间。于是他嘱咐弟子们,只允许七日致哀,到期将随缘入灭。将他的尸骨暴露存放于山上,与鸟兽结缘,以岭为坟,就像树木倒下一样,自然风化为土。七天之后的八月初六,慧远大师果然圆寂了,享年83岁。弟子们不忍把他的尸骨放在山上,并未遵照大师的遗命,将大师遗体葬于东林寺以西的西岭,并砌石为塔,以示纪念。

此图片来源网络

净土宗与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有人统计,中国佛教信众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信仰净土宗的,可见影响之大。同时,受中国净土宗的影响,净土宗在日本更为发达,据说净土宗的信徒占全日本佛教徒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日本佛教的主流。至于说中国佛教信众,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信仰净土宗,统计信息真实与否,数字怎么得来的,不可而知,我们暂切不论,最起码说明信仰净土法门的信众多。也有可能是,中国佛教信众在修行过程中,同时修行几个法门。比如,唐代高僧玄奘,他是佛教界公认的唯识宗、俱舍宗始祖,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玄奘大师也是修行净土法门的高手。玄奘十岁丧父后,便随二哥一起到东都洛阳的净土寺出家,从小耳濡目染就接触净土法门。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修行其他法门,而且建树颇多。据说,玄奘一生执求往生兜率,在他弥留之际,还一心默念弥勒。有一弟子半信半疑地问他:师父一定能往生弥勒天吗?玄奘大师坚信地回答说:一定能。话音一落,玄奘大师便圆寂了------

    通过玄奘大师的例子,我个人理解,佛教寺庙一个是信仰、修行的平台,僧侣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慧根和喜好,选择性地修行适合自己的法门,可多可少。人世间,平常人还是占大多数,因此,出现了哪个法门简单就修行哪个法门的现象。——这可能是修行净土法门人多的主要原因。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净土宗所依法门也极为简单、容易,修行此法门的僧侣,只需虔诚地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念到不念而念,一心不乱的时候就成了。要说不难,也很方便,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持,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据说,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每天至少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万声。有的修行者,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础上,增加10天、25天、49天、100天的闭关念佛实修活动,也有比丘三年长期闭关的独立关房。在闭关期间内,每天念佛十万声,他们坚信,时时刻刻念诵,最终借藉佛陀本愿的他力,就可获生于西方极乐净土。《贤劫经》讲,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一一皆可成佛。其实,从每个法门修行都不容易修成正果。净土法门看似通俗浅显,世上愚夫愚妇也可以进入修行法门,其实涉理甚深,它涉及到大乘教义最深的佛果功德与众生的关系,也涉及到“性起”与“缘起”,和出世间因果与世间因果的关系等问题。这说明,修行净土宗法门的释子,不仅仅时时刻刻要口颂“南无阿弥陀佛”之外,还要学习净土法门的根本经典“三经一论”。“三经”是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一论”是指《往生论》。

    净土宗有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两种。弥陀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现代佛,弥陀净土就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实现的往生西方净土;弥勒就是弥勒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净土就是借助弥勒佛的愿力而实现的往生西方净土。修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方法、目的大同小异。阿弥陀佛净土是以“念佛”为手段,弥勒净土则是以“观佛”为特色。修行弥陀、弥勒净土,目的都是修行者死后能够摆脱六道轮回,借弥陀、弥勒的愿力去西方极乐世界。据佛经说,兜率天虽然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是处于欲界,在“六欲天”的第四个天界中。处在这个天界中的生命都被称为“兜率天子”,这里的人身体长大,寿命极长,能够充分地享受天界中五欲之乐。相比之下,修行弥勒净土要难于弥陀净土,起码要求你在修行方面要到达初禅。因此,唐代中期以后,弥勒净土信仰渐衰,唯弥陀净土信仰独盛。

    另外要说一下,在佛经中,十方都有净土,比如,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界的东方净土等,而其他净土不如弥勒净土、弥陀净土的专重于死后往生,关键是要看修行者的修行目的是什么。

    上面说过,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佛教界一致公认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因其在净土法门的贡献,被佛子们公推为汉传佛教净土宗的初祖。自然而然,慧远大师在庐山弘法传道的东林寺,也被后人认定为净土宗的祖庭。

    净土法门能够自成一派的主要标志是,有一套系统的佛经理论作支撑;有专修净土法门的僧侣与信众;有固定的修行场所。与其他佛教宗派一样,净土宗经历了翻译佛经、成立学派、创立门派的过程。

    慧远大师能够创造性的倡导“弥陀净土法门”,起源于慧远大师对学佛之人的智商与参悟差别认知,他感觉到众人根器不同,并不都是天资聪慧,僧众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能让信徒更好的崇信佛法,加深对佛法的认知,他根据大乘佛教净土理论,去繁就简,把一切佛教经论浓缩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真经,让佛教信众不管智、愚,都可以摆脱轮回,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法门极其简单。

    当初,慧远大师成立白莲社的目的就是专修净土之法。据说,慧远大师带领大家,在阿弥陀佛像前发誓:已知人生无常,不愿再受地狱之苦,要潜心修习,往生西方净土。他们还约定,先得超生者要帮助后进者,以达到共往阿弥陀佛所居的西方净土的目的。据资料说,参加白莲结社的123人都修得正果。

东林寺从公元384年建寺,至今已1640年,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净土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净土文化的繁荣,使华夏文明更加丰富多彩。东林寺在历史上一直是十方丛林制的佛家寺院,曾于清末民国时期衰败一度沦为子孙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果公上人复兴东林后,才恢复十方丛林制度。所谓十方丛林制度,是指寺院的管理层人选由十方民主选举产生。还要求方丈在任期内不能收徒弟,更不能任人唯亲,寺院经济属公有制。寺院对外开放,十方信众都可来修行、参学。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寺院最早实行十方丛林模式的寺院,为日后其他寺院实行十方丛林制度,提供了经验。相对于十方丛林制度寺庙,还有“子孙庙”制度模式,“子孙庙”也叫子孙丛林。“子孙庙”是将寺院私有化,寺院人员都是同门关系,原则上不接纳外人,师父圆寂了由师父指定的弟子接班管理寺庙,庙产可以由弟子继承。子孙丛林经本寺僧众的同意,可以改为十方丛林;但是,十方丛林则不许随意改为子孙丛林的。

东林寺是中国寥寥无几的,真正意义上的十方丛林佛教寺院之一。本人第一次到东林寺,所以,看的比较细,几乎边边角角都走到了。通过现场直观和与寺里居士、义工交流,感觉东林寺是全国寺庙中,管理最好的一座寺庙。

首先,东林寺和东林文化苑没有走商业化道路,寺庙内外没有卖纪念品和其他商业活动的。寺内免费为信众供香;殿宇里功德箱少,而且小,不注意根本找不到;大小景点不收门票。相反,寺里还免费为信众提供食、宿服务;免费为信众提供佛教挂图和书籍;免费为游客提供瓶装矿泉水和开水服务。

第二个是壮观。东林寺分老东林寺和东林净土文化苑两个部分。东林寺这边,正门以虎溪为界,莲池现圈在寺内,为寺里一个景点,寺庙的后山也已僻为景区,西门与西林寺隔路相望。东林净土文化苑系东林寺统一管理,从远处看,大佛和佛前登山台步清晰可见,远远看去感觉场地不大,实际上占地3300亩。景区呈“1”字状,依山而建,最高处是阿弥陀佛立像,景区入口处天王殿、释迦殿、三圣殿,还有几大菩萨殿等一应俱全,台步两侧有古印度佛教故事雕塑群。东林寺在牯岭镇,东林净土文化苑在温泉镇,两地相距40公里左右。

第三是东林寺、东林净土文化苑管理规范,主要体现在服务到位上。两处景区内,义务清洁工不远就有一个;流动的黄马甲来回穿梭,导引游客并提醒衣冠不整者注意形象;各大殿外面的大香炉边,有义工负责指导香客文明敬香,预防火患;大殿里有出家人,或者居士值班,有问必答地普及佛教知识。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态度和蔼,以慈悲心、平常心善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据了解,现在东林寺有正式僧尼三百多人,有居士、义工七百多人。2001年9月,北京一所大学,有一位名叫魏磊的教授,法名大安,发菩提心,离俗入山,师从传印法师(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东林寺住持、方丈),圆具足戒,专弘净土。2002年,大安法师代理东林寺住持职务以后,带领东林寺僧团殚精竭虑,坚持不搞商业化运作,在扩建祖庭,再建东林莲社的同时,完成了创建东林寺净土苑的艰巨任务。特别是2011年12月11日,大安法师担任东林寺住持、方丈以来,注重僧团队伍的制度建设,秉承历代祖师遗志,整顿道风,从严落实戒律清规,引导四众弟子专修念佛法门,让良好寺风传承下去,努力打造人间净土乐园!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文   字:李文勇

图   片:李文勇

阅读 12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