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都是读出来的,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对于闫学老师的这句教育箴言我深信不疑。我们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教书的同时读书,育人的同时育己。“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所以我选择《倾听着的教育》这本书。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李政涛,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读书摘抄
1.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
2. 认真听完孩子的话,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父母通过倾听孩子,可以让孩子逐渐增长应付重要挑战的能力,学会控制并处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成功地接受人生的挑战。
3.首先,“倾听”也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与众人热衷的“演讲”不同的课程。无论是“倾听术”,还是“演讲术”,都不可偏废。其次,倾听是演讲的前提。只有先学会在沉默中倾听,成为好的倾听者,才可能成为好的演讲者。再次,倾听是一种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学习从学会倾听开始。
4.倾听是一种邀请:“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邀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姿态,更是内在的尊重,学生是“我”郑重邀请的客人,“我”把“你”邀请到身边,期待听到“你”更多的声音。通过这样的“邀请”,开启了建立“我”与“你”的交互关系的历程。
5.有教育力的老师,往往都有爱的本能,也有倾听的本能。他的“爱”通过时刻把耳朵朝向学生后的“倾听”来表达。在这种包含了爱的倾听里,不仅容纳了丝丝缕缕的关注、同情、悲悯,还容纳了深深的谦逊与宽容,无条件地接纳来自学生的各种纯真与纯粹、稚见和异见、喧嚣与躁动,这是真正的对学生之爱了:不论学生何种身份、背景、长相、气质,也不论学生的成绩好坏、对老师的态度如何,都不加选择地爱他们,倾听他们的言说和心声。
6.教师不一定要时时、处处、事事把自己的主张强加给学生,但依然要对学生的观点和话语作出判断,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立场与态度的对话中实现彼此介入和参与。这样的倾听是一种介入性、建设性地听,因而是主动性地听。
读书感悟
在这本书里,李政涛先生说道:“教育的世界,源于一个倾听与回响交织的世界。没有倾听的教育,不成其为教育,无回响的教育,也难言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可见教育需要倾听,每个孩子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往往难以用理智、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尤为重要,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是能够倾听孩子们的各种欲望、需求、情感、思想,了解孩子们语言背后的真正的想法,给予学生尊重和赞美。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逐渐思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倾听力是否合格,如何更好地培养我的倾听能力?如何真的听到那些花开的心语?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唐山市丰南区西河小学 槐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