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离焦虑?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
3岁左右的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差不多每隔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会去寻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孩子汲取安全感的本能。
而刚上小班的宝宝,从过去随时可以找到亲人的状态,切换到几乎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环境中,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分离焦虑”的出现。
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1.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
当初次进入幼儿园,周围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和新鲜的,孩子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感到恐慌和不安。
2.生活变化带来的焦虑
在入园之初,孩子会对幼儿园固定化的生活节奏不习惯,如固定时间午睡,固定时间吃午饭,而幼儿园规则的约束,会让孩子在初期拒绝上幼儿园。
3.自理能力弱带来的焦虑
入园前,生活中全方位的包办,造成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幼儿园老师会培养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吃饭、如厕等,相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孩子入园后可能会有的表现
1.怕生
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强烈反抗
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由于新接触一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小玩伴,尚未感觉到在幼儿园跟家里有什么区别,就自己跑去一个地方玩耍去了。
5.说谎
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阶段性体质敏感
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
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尿裤子或尿床的情况,家长给孩子多带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不愿上幼儿园
抵制情绪较大,晚上易哭闹。
分离焦虑“逆行道”请不要这样做
雷区1:过度不放心
比如:生怕孩子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到了幼儿园反复叮嘱老师,该给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喝水,户外活动要注意什么等。
有的则在送完孩子后,躲在角落偷偷看,面对哭泣的娃迟迟不肯离去。
Tips: 家长对于园所和老师所展现出的“不信任”,会令孩子对老师产生不信任,让本就有分离焦虑的娃更不愿意留在幼儿园。
雷区2 :容易向孩子妥协
有些孩子体质较弱,家长尤为担心,因而一旦看到其哭闹,就心软妥协,同意带孩子回家或请假次数越来越频繁,持续逃避幼儿园生活。这样无形中就教给了孩子"逃跑”的借口,也为会他们日后适应幼儿园生活增添更多障碍。
雷区3 :哄骗式承诺
有些家长为了稳定孩子的情绪,会哄骗孩子说:“去给你买蛋糕,一会儿就回来”,“马上就来接你"等托词,然而当孩子翘首以盼,父母仍未出现时,反而会哭得更厉害。这样只会让孩子不相信家长的承诺,对于来园这件事也更加抵触。
Tips: 送娃入园后,家长要学会认真说“再见”,坚定告别,而不是欺骗孩子。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三帮助!
1.帮助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2.帮助孩子自觉午睡的能力。
3.帮助孩子大小便自理的能力
三准备!
1.积极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说:恭喜宝贝要上幼儿园啦,代表你长大了,树立“长大就要去上幼儿园”的观念。
2.生活准备
①学习让孩子自己用勺进餐。
②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服装鞋袜及其它用品。
③请给孩子备二至三套替换的衣裤(做好标志或写上名字)放入袋子带到幼儿园,以便孩子弄脏衣物后老师能及时更换。
3.交往准备
①教孩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②平时不要唯孩子独尊,避免孩子只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照。
三杜绝
1.杜绝“送一歇二”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的家长心就软了,特别是祖辈的家长会说孩子不想去,干脆就不去,上一天歇两天;实际上,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哭闹更厉害,孩子的入园适应期也会延长。
2.杜绝“有求必应”
家长疼孩子,理所当然,但是千万别做“有求必应”型家长,不能让孩子觉得只要一哭闹,爸妈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入园初期坚持送孩子,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定,如果你犹豫,聪明的孩子就会跟你"耍心眼”找各种理由不去,想要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就得下“狠心”坚持住。
3.杜绝“负面问题”
在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一家人不要围着孩子问东问西,“你今天哭了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吗?.."各种负面的问题,都在把孩子往消极的情绪上引导,这样很不利于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