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87-202404神仙居与随枣走廊

黄豆芽
创建于07-23
阅读 4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上半年出行,浙江省最后一站,台州仙居县的神仙居。本来觉得可去可不去的地方,后来发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色都很漂亮,幸亏没有失之交臂。

这个景点是国内第一家索道上半山,大型电梯直上山顶的景区,应该比汉中龙头山还要早,近几年国内已经兴起了这种“登山”方式,景区赚交通费,游人省了力气,快消品容易上山导致价格适中,各方皆受益,皆大欢喜。

仰望。

索道转电梯,30分钟直达山顶,神仙居的标志---观音峰。景区在最好的位置修了一座莲台,无数人在这里排队到那个莲台上合掌,一人30秒,我看了看队尾能有几百米长。客观地说,我们去过的所有国内排队拍照的网红点,论稀缺论漂亮,这座莲台当数第一。

观音峰侧面一座单独收费蹦极台,小姑娘们可以去试一试,神仙居景区相当成熟,肯定有专业摄影师拍照,蹦下来瞬间抓拍观音峰作背景,也应该是国内独一份的。

南天桥。友情提醒,一定选择南门索道+电梯上,北门下,这样全程90%都是下坡路。北门下来后,景区有交通车到南门取车即可。

莲台那里合十实在排不上,绿豆芽换了个地方。

绕过观音峰,栈道前进。虽然索道+电梯上山几乎走完了所有的上坡路,并不代表其他路线都是平的,整个神仙居全是巨大无比的山体,栈道在大山之间蜿蜒,非常壮观。

黄豆芽恐高,绿豆芽万事不惧,后来很多相片都是绿豆芽到绝壁去拍的。

去往卧龙桥方向,可以下走谷底,也可以上走桥,不嫌累的人可以下去,最后会汇合到一处。

神仙居是今人起的名字,在古代,这座山鼎鼎大名,叫“天姥山”。李白那首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天姥山,就是这里。注意区分,天姥山不是宁德那座“太姥山”,两座山各有千秋,我个人认为宁德太姥山的雄奇险峻是不如台州天姥山的。

太有名,所以有争议。近年来,浙江绍兴的新昌与浙江台州的仙居对“天姥山”的归属发生争议,双方各执一词。国内这种事情不鲜见,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安徽池州还是在山西汾阳或者在湖北麻城,三方也是互不相让。

神仙居.卧龙桥。整个景区观音峰、卧龙桥、如意桥这三个地方一定要走到,卧龙桥和如意桥一定要飞无人机,一般无人机配三块电池,卧龙桥一块,如意桥至少一块。

无人机在峡谷正上方悬停,距离桥面不远。

升高能看见桥面的配色和百丈谷底。神仙居的卧龙桥和如意桥各有特点,两座桥都建在悬崖绝壁上,卧龙桥俊秀,如意桥雅致,国内景区少见。

到处都是绝壁,恐高,索性把相机给绿豆芽,让她自由发挥,黄豆芽难得闲来无事,就拍绿豆芽。这么些年,黄豆芽不大喜欢拍人像,拍绿豆芽的大部分光景都是需要道具,今天一口气认认真真构图,用手机给绿豆芽拍了一组人像,苹果手机拍摄。

No.1

No.2

No.3

No.4

No.5(这张很是琢磨了一下,主要是等黑镜头上那朵白云)

No.6

No.7

No.8

No.9

神仙居.如意桥,非无人机不能拍出这座桥的魅力,下面这五张照片都是无人机航拍,所以我说这里至少要准备一块电池。

正面的角度,不如卧龙桥繁复,不太看出其别具一格。

飞到上方,就是一柄如意。

柔软雅致的桥型,陡峭壁立的悬崖,刚柔并济。

两柄如意,横跨山谷。据说神仙居有雾的时候,这座桥就是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离开如意桥,北门索道方向下山,亭崖对峙。

巨大的岩体,天姥连天向天横。

下山索道瞬间,峡谷阴影中还等到了一张,完美收官,仙居.神仙居,好山好桥好地方。

离开仙居,回重庆。家里有事,需要北上襄阳,正好选择随枣走廊,铜绿山博物馆---随州博物馆---枣阳---襄阳。

先看一张地图。要点如下:

1、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开始,江汉平原是南中国首先承接黄河文明的地区,文明程度比吴越、闽南、五岭地区早得多。

2、江汉平原水道三条,长江西进东出,宜昌、武汉西东两门户;汉水北进,襄阳为纽;湘江南进,岳阳为纽。南宋丢了襄阳,失了杭州;民国守住石牌,守住了重庆。

3、江汉平原陆上通道除了东面易守难攻的义阳三关(今河南信阳),只有北面南阳盆地侵入,然后沿着大洪山东面和桐柏山形成的狭窄走廊南下,这两条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东西向侵入南阳盆地的名为“方城夏道”,南北向侵入江汉平原的为随枣走廊,即随州-枣阳走廊。

4、刘备火烧新野在方城夏道上的博望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宛即南阳,洛即洛阳,孔明先生这条阳谋讲的是蜀汉在西面跨秦岭从汉中出兵的同时,东面从江汉平原的荆州出兵,大洪山两侧的随枣走廊或汉水北上取南阳,东出方城夏道取洛阳,天下可定。

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阵亡最高军阶的张自忠上将,战死在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的南瓜店十里长山战场,长山距离襄阳50公里,距离枣阳90公里。

6、大洪山并不高,东面为随枣走廊,西面为汉水通道。一般人不太知道大洪山这个名字,但是大洪山还有一个名字,“绿林山”,颠覆了王莽新朝的绿林军就是指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的草莽英雄,后世的绿林好汉,啸聚山林都源出于此。

这条走廊不光是战时有用,西周时期就是非常重要的通道,但是重要的原因不同。西周时期,江汉平原大片土地还被淹没在云梦大泽之下,周王室对楚地南蛮本没有兴趣,但是在云梦大泽旁有一个周王室绝对不能够放弃的资产,铜矿。就是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湖北大冶铜绿山。

历史的车轮走到西周,黄河文明已经走到了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明达到了顶峰。王室和诸侯不论是祭祀还是兵器,都需要大量的铜资源。当时黄河流域是没有铜矿的,铜矿在云梦大泽边上,今天的湖北大冶。武王伐纣不过数年,姬发薨,周公旦为了国家稳定,更是为了长江流域的铜能够顺利的进入黄河流域,以随枣走廊、汉水为核心,分封了汉阳诸姬(周王室姓姬,所以册封的这一堆亲戚史称“汉阳诸姬”,华夏文明来自上古母系社会,普通人没姓氏,世家大族才有,多以“女”旁,如姒(夏)、姬(周)、姜、嬴(秦)等)。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中国古代称为金。构成青铜的化学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占比达八成以上的铜。没有铜,就没有青铜;没有青铜,就没有青铜文明。在国家权力的背书下,湖北大冶铜绿山的铜矿在3000年前就开始大规模采掘。这乱糟糟的东西就是滋生在石头上的辉锑矿,要的就是这个,将石头去除,留下的就是金属。

2000多年前分离出铜的炉膛。先秦时期,古人把国家大事归为两件,即《左传》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和战争。而不论祭祀还是战争,都离不开铜——祭祀要铸造大量青铜器;至于战争,铜是制造武器的必需品。与石器时代那些石制、骨制和木制的兵器相比,铜制兵器所向披靡,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一根直挺挺长在石头里的祖母绿。

这确实是一块石头。

黄铜矿原石,青铜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种金属,人类用铜矿冶炼出铜,再与锡或铅配伍,升级为青铜。青铜铸造礼器,沟通祖先和神灵;青铜铸造农具,开垦收获更多的粮食;青铜铸造兵器,在铁器时代到来之前大杀四方。

绿豆芽在这里淘了一件孔雀石的挂件。

铜绿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开采时间跨度最长的矿山。据考古发掘考证,铜绿山古代采冶活动起始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小乙时期,到南宋末期结束,然后历代战乱,无人知晓,直到1973年偶然发现才重现于世。

当年的矿坑里横七竖八的木支护框架,千年以来,仍然有不少木头得以保存。

铜草花实物标本。我摘选一段:

我看到了那种闻名已久的植物。并不起眼,略似蜀中常见的扫帚草,但更矮;也有点像兰花草,但叶子更细。未到花期,没有图片上灿若云霞的紫红。再仔细观察,的确神似牙刷,难怪,民间把它称作牙刷草。其实,它的学名叫海州香糯,而另一个名字更广为人知:铜草花。

不难想象,三千年前,当那些苦苦寻觅的先民在这片低缓的山坡上,看见漫山遍野的铜草花时,该有多么激动,甚至激动得欣喜若狂。因为,铜草花是一种重要金属的标识——凡是有它生长的地方,大地深处,一定就有铜矿……

青铜钺。

青铜戈。

稍显粗糙的罐体上,又见楚之浪漫。

铜绿山是矿产的发掘地,粗炼出青铜,所以出土的青铜器并不像陕西周原那些国宝重器那样精美绝伦,但这是根。华夏的商周,从这里走向青铜文明的顶峰,我们在翌日随枣走廊南端随州的行程中,将要看到它的巅峰之作。

离开铜绿山前,无人机航拍了整个铜绿山全景,致敬这座华夏青铜文明的最重要支撑。

随州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出土地,一个六线小城市,一个叫擂鼓墩的小地名,却有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青铜器方面所有的好东西,几乎都出自这里。

先解释一下随州博物馆这张“金道锡行”图。

1、明确标记了方城夏道和随枣走廊。

2、所谓“金道锡行”。古代“金"指铜。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铜料和锡料产地。为了控制铜矿的开采和运输,周王朝曾多次对南方发动征伐,并建立了从长江中下游到关中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原料运输路线,即"金道锡行”。 

3、“金道锡行”的目的地是宗周(西周镐京)和成周(东周洛阳)

4、遏控要道的曾国(随国)即今天的随州,汉阳诸姬中曾国实力最强,史料中的曾国和随国实际是一个国家。

在以今天随州为中心的区域内,出土了大量西周到战国时候的青铜器,史料也有关于此区域此年代的很多记载。但是这里有一个千古之谜,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大量出现“曾”,但在文献中却没有关于“曾”国只字片言的记载;而文献上的记载,均为“随”国,青铜器铭文上却偏偏又只有“曾”而没有一点点的“随”。考古学家到今天也无法解释,只不过各种断代纪年史料铭文都指向“曾”和“随”肯定是同时代同地域的,否则更多的历史讲不通,所以认可了曾随同源。因此这后面我们说的曾和随,是一个意思。

为周王室管控青铜的曾国,自然也有能力和底气铸造举世无匹的青铜器,当然在不违制的前提下,这是前半段。谁家都有几天好日子,经过十几代人几百年的励精图治,楚国逐步控制了铜绿山的铜矿,有了与周天子叫板的物质基础,最后“汉阳诸姬,楚尽实之”,这是后半段。

后半段的随国“随”了楚,楚国的浪漫和随国的技术成就了楚国辉煌的青铜礼器。三国以后,华夏逐渐过渡到铁器时代,随枣走廊的这条青铜之路渐渐不再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忘记了这里的辉煌,文物也因祸得福,为我们保留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国之重器。



噩侯方罍。黄豆芽所见到的第一件蓝色青铜器,传说中的神器。迄今为止,蓝色青铜器均出自随州附近的“噩国”。

太史公在《史记.殷本纪》里曰:“(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这段话大意是位列三公的九侯有女儿献纣王,女“不憙淫”,纣王杀了人家闺女,把九侯做了肉酱,鄂侯劝谏,也被做了肉干。剩下最后一个三公西伯昌,就是周文王,焉得不反?

噩侯方罍顶端精致的小鸟。随州这些蓝色青铜器作证了太史公所言的噩国是真实存在的,虽然具体地域分布不甚了了。多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你以为元好问写的是人么?错,是两只大雁。元好问写的是“只教生死相许”,可不是“只教人生死相许”。

扉棱提梁铜卣,又是一件繁复无比的蓝色青铜器。

盖顶为一象首,腹部兽面纹,让人过目不忘的眼睛。

走到这里,要感谢博物馆一个老年保安大叔,他主动告诉两颗豆芽,在这座博物馆里很少见到像我们这样在一件青铜器前转悠半天都不走的人,然后大叔一路尾随,并经常关照我们下一步应该的去向,噩国最经典的几件蓝色青铜器我们一件也没落下。

西周起右盘,此盘非常奇特之处在于内藏24字铭文有3个字是倒写的,原因不明,西周铜器仅见,一般只有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才会见到此现象。

西周凤鸟扉棱铜镈。

在写武汉的湖北博物馆那篇日志里,我提了一句,个人觉得武汉那件扉棱铜镈不如随州这件漂亮,只不过随州这件稍微破旧了一些。

鸟形杖首。中原雕龙,楚地画凤,典型的楚风。

西周.兽面扉棱尊,仍然发着神秘的蓝光。象鼻、侈口、方唇。

三星堆的纵目,噩国的大眼睛。

第四件蓝色青铜器,西周兽面纹铜甗,甑、鬲联体。

甑的花纹。

鬲的三足。

这件簋的重点不是文物本身,而是出土地:“春秋,市公安局追缴”。

曾仲姬提链壶。开始出现曾家的东西了,曾就是曾侯乙家族,曾国国君;仲指老二。中国古代“伯仲季”是老大老二老三的意思,普通人无姓无名或者有姓无名,名字常常用“伯仲季”来代替,最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发达以前叫刘季,不叫刘邦,刘邦是后来起的名字,刘季就是刘老三的意思。

拉近了看细节。

曾少宰黄仲酉方壶,流畅的壶身上阴刻了器物名称,除了这件方壶,还有一件鼎名字叫曾少宰黄仲酉鼎,可见当时西周礼器的成套规制。

春秋晚期蟠虺纹铜盏,四环钮,三足。

菱形勾连云纹敦,战国。

曾侯舆编钟的一件。当然,随州擂鼓墩最好的编钟是那套五吨重的曾侯乙编钟,永久收藏在武汉了。曾侯乙有一套,曾侯舆也有一套,曾家,真有钱。

另一件编钟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的叫“金文”或“钟鼎文”,上承殷商甲骨,下启秦代小篆,随便取一个字都可以拿去做比亚迪的车标。

这种肥嘟嘟的青铜器,都是绿豆芽满大厅找来让我拍的。

漆器鸭子,错了,是鸳鸯。在湖北博物馆那篇日志我就仔细讲述过这鸭子的神奇之处。

漆豆。漆指漆器,豆,古人“燃灯为豆”。

彩漆篪,竹管所做,中国留存至今最古老的乐器。全中国此物仅仅出土两件,印证了文献《周礼》的记载,收藏于此的这一件年代最早。

最后以一张尊盘的糖水片收尾,云梦泽畔,金道锡行,凌凌霸气,青铜至尊。

阅读 4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