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养生   用心交流(5)

闻道
创建于07-23
阅读 9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抚州市立医院门诊大楼

传承经典   守正创新

医者仁心   万病回春

临证随笔(5)

人体 “湿气”何其多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湿气为病或湿气偏重的患者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占就诊病例总数的60%以上,比例如此之高,值得关注和认真探讨。

何谓“湿”

    “湿”,是“六气”之一。传统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有“六气”, 即:风寒暑湿燥火。春多风、夏多暑(火)、长夏多湿、秋多燥、冬多寒。“湿”居中央,弥漫于“三焦”(在脏属脾,五行属“土”)是“六气”之一,为天地自然界之主气。我们知道,地球71%以上为海洋面积,人体70%以上由水组成,人离不开水,水和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第一要素。人可一周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水。生理常态的湿(体液),包括气、血、精、津、液及器官分泌液等,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天行失常,雨湿太多,或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情况下,也可变为致病因素,成为病理的“湿”,即人们所说的“湿气”。

“湿”从何来?

一是湿从外来。外感雾露,或汗出粘衣,或经常在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处卑湿等,都容易感受湿邪。南方近海,其民湿重,《内经》说:南方地卑湿重,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湿从内生。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膀胱为洲都之官,三焦主通调水道,这些脏器功能障碍,皆可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使“湿气”内生。其中脾为后天,肾为先天,如果脾虚运化无力,肾虚阳不化气,导致水湿滞留体内,日久成痰成饮,阻碍气机,百病由此而生。

三是其他因素。如饮水过多,会导致“水中毒”;如静脉回流障碍,会造成肢体水肿;如输液过多,会导致阳气受损,抵抗力下降,甚至急性心衰。亦可由其他疾病转化而来。

“湿邪”致病特点

湿邪其性重浊粘滞,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且有趋下之势。故湿邪在表,肢体沉重,头重如裹;湿着关节,肿痛难愈;湿在皮肤,湿疮瘙痒;湿在上焦,咳嗽痰多,喘促心悸;湿在中焦,肠鸣泄泻;湿在下焦,癃闭淋浊,白带腥臭;湿邪日久,凝结成痰,变生痰核、结节、囊肿息肉或肌瘤;湿邪容易阻碍气机,粘滞于血管,则孳生动脉斑块;留滞于肝脏,则沉淀成脂肪肝。“湿”既为生理养份,又可成致病因素。“怪病多从痰治,治痰先治湿,治湿先行气。”

“湿气”之鉴别

“湿气”致病,可表现为多种症状,为便于理解,笔者将其概括为三类形态:即气态、液态、固态。气态:症状无形,自觉身体沉重,困倦乏力,胸膈痞满,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如坠雾中,精神不振,临床检验常无明显阳性指征;液态:有形可见,咳嗽有痰,痰多清稀或粘稠,或见大便泄泻,小便淋浊;CT检查,可见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盆腔积液等病理改变;固态:包块可及,借助彩超、CT\MR等现代医疗设备,很容易发现,如肝肾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器官肿瘤等。灵活运用中医四诊可资鉴别:

1、 望形体,“胖人多湿,瘦人多痰”湿重之人,体形超重,面色偏白;望舌,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或腻滑,脉细濡;望排泄物,大便稀溏、水泻、粘滞,小便清长或混浊,白带色黄异味等等。

2、 闻气味,语声低沉或重浊,口气较重,白带腥臭等

3、问病史,湿重之人,嗜酒,厚味,或地处潮湿,或水中作业,特别是长期熬夜,黑白颠倒,时序错乱之人,往往阳虚湿重。

4、切脉象,湿重则阳虚,皮肤潮湿,肢端不温,甚则过肘,形寒肢冷,脉细尺沉或濡缓。

治湿之大法

      湿乃六邪之一,伤人最广,考《难经》《金匮》,有伤湿、中湿、风湿、湿温之名。观其症,四时兼有;其治法,有汗、温、渗、燥诸法。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归纳为“治湿十法”(略),证之临床,可执简驭繁。

常用祛湿中草药如:

祛风湿药:独活、秦蒿、桑寄生、威灵仙、防已、 伸筋草、徐长卿、木瓜、五加皮、千年健、、丝瓜络、桑枝、海风藤、络石藤、雷公藤、蛇蜕、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

芳香化湿药: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 砂仁、草豆蔻、草果

利水渗湿药: 茯苓、茯苓皮、猪苓、 泽泻、 薏苡仁、茵陈、金钱草、海金沙、石苇、 瞿麦、 扁蓄、 路路通、 地肤子、 车前子、 冬瓜皮 、大腹皮、 灯心草、 滑石、 川木通 、通草、 扁豆花 赤小豆、 玉米须等。

化湿应用“风药”:《内经》云:“风能胜湿。”如慢性肾病湿阻者较多,常见肢困、疲乏、苔腻等。治疗之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佐入一、二味风药,如防风、地肤子、有利消除水肿。同时,加入适量行气之药,“气行则水行”,有助于提高疗效。

周信昌

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个人会员        

江西省传统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高级会员        

抚州市中医协会首任会长        

抚州市社科院首任院长(研究员)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册中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和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具有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副主任中医师等高级职称。曾在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临川县(现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抚州市社科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管理工作40余年(期间先后到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中医医院进修临床并遍访名师),曾受聘和参与首都师大等多所高校合作研究相关课题。  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二项,主编《旴江医学研究丛书》(抚州卷全五册),出版《旴江医学当代名医学术精粹》(人卫版 2021)《旴江民间医生 2020》《抚河之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等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专业特长

对高血压、脑卒中、脂肪肝、糖尿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肾结石、慢性肾炎、前列腺炎、肿瘤化疗、放疗康复以及睡眠障碍、久咳不愈、体质衰弱、月经不调等内(儿、妇)科疑难杂症的诊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

每周一、周二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阅读 9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