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待自己的样子,就是看待世界的样子

大侃说
创建于07-22
阅读 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都在打坐,苏东坡修行比不上佛印禅师。心里一直不服气。有这么一天。他在打坐的时候说:禅师,你看看我,我坐在这里像什么样子?禅师说:“像尊佛。”苏东坡好开心:今天很好,禅师终于称赞我像佛。


佛印禅师并没有放过和他轮道的机会:“大学士,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这时候,苏东坡心想:逮到机会了,平常给你欺侮,今天可以报复一下!于是他说:你像什么样子啊?像一堆牛粪。牛粪堆成一坨,就像一个人打坐的样子。佛印禅师听了,还是一样很高兴的坐在那里。


苏东坡兴奋极了,觉得终于赢了佛印禅师一回。他的妹妹问:“哥哥,你赢了什么?”禅师说我像佛,我说他像牛粪。妹妹一听,说到道:“哥哥,你已经输了。”“我怎么输了”因为禅师心中有佛,他看你就是佛;你心中是牛粪,你看他就是牛粪啊!


从典故中,我们往往能得到启发。就像上周在海边看到为了帐篷属地引起的争吵,一个花季少女居然说出那么多污秽语言。从愤怒的脸上看不出花季的样子。我想,如何懂得这么多,心中有,才会脱口而出。


一个常抱怨自己的人,一定会抱怨这个世界。包括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你处在抱怨的关系里,而不自知。总认为外在亏欠了你。无法和自己和谐相处,那么内心是烦躁的。


其实是意识掩盖了心,意不动,心才会平静。但如何让意识不动。就要通过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了解表象后面的本质。比如桌子,你说是桌子;我说:是木头;其实也不是木头,而是树;也不是树,是种子,阳光,雨露,时间因缘的产物。


那么再去看抱怨,那么它不是你的抱怨,而是思想里有被否定的教育,经历,记忆,像程序一样写进了意识。从而掩饰了心中的爱。抱怨,恨,妒忌,比较都是爱的对立面。它们不会共存。


心在的地方,抱怨就不存在。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说能从当下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摆脱束缚和执着,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一切的因缘形成现在的意识,意识的叠加成了思想,思想主导习性。习性产生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生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意识之上还有心,用心就会看到意识的浮起。你看到了,它不再影响你。你看到了意识中的抱怨,那么在出口的瞬间停住。每次的看见,都会让其减弱。慢慢的抱怨的念头就消失了。爱就出现了。


我们不是学习爱,本身具有的不需要学习。只要把外在的束缚去掉。把看到了实相才会去掉。停留在表面,只会让自己重复,只不过换了对象,环境。唯一不变的是心。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像透过桌子看到种子,阳光。


记得六祖慧能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意思是: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清净,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就不生不灭,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圆满,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坚定不移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能产生万物。

阅读 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