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变问题 问题变课题--2024年凤泉区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培训第七场纪实

楚啊楚
阅读 9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专家赋能,学在当“夏”。7月22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胡新颖老师的《如何把研究问题变成研究课题》的讲座,带领我们学习和感受完整的做课题的思路,让我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胡新颖老师简介

      胡新颖,特级教师,姑苏特聘人才,电化教育专家库专家,省优秀教研员、省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质课一等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西北师大校外硕士生导师,国培讲师,编著有《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等。

      胡老师从“做课题的思路外显”这一话题切入,细致入微的为我们讲解了做课题的完整思路。她用了大量的案例解释了“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区别,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界定“核心概念”的常用方法等。胡老师强调,我们研究课题最关注的应当是研究成果,每一个研究内容都要有研究成果的,这个成果可以是阶段性成果也可以是最终成果。

      胡老师也为我们解答了关于“研究的创新性”的困惑,她对于“创新性”的解释包括教育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评价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期间,又为我们解释了“立项不过的原因”,从评审专家关注什么到申请者对相关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不够多、对于学科发展前沿的敏感度较低等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解答。

      之后,从“教研组,课题组,一个组”、“教研经,课题经,一起念”、“教学果,课堂果,一并评”三个方面讲了如何做成真课题。

      最后,胡老师用剥洋葱的例子生动解释了“问题怎样变为课题”,剥得越细,点位越清晰,教育科研选题的针对性越强,研究价值越大。

      在讲课过程中,胡老师激情满满,语言幽默、风趣,神采飞扬,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热爱,溢于言表。本次培训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老师们依然悉心聆听,认真记录。

      讲座结束,来自新乡市凤泉区大块第六小学的老师赵艳代表全体学员向胡老师表达了感谢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培训有限,学习无涯。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深挖课题研究这口井,掘井及泉,遇见甘甜与美好,为凤泉教育助一份力。

阅读 9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