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传家宝”,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耳濡目染着我,父母们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热爱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良好家风,他们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也努力传承着优良家风。
革命故事常常讲。小时候听爸爸讲我们老冯家是集安城里的一家老户,早些年集安城里只有寥寥几户人家,但邻里之间却互通有无、情心相近,宁静的古城虽然清贫但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古城十分清静而美丽。但是1946年12月,小城的平静忽然被打破了,国民党第52军2师进占了集(辑)安县城。那天我的父亲的肚皮被火盆叩上,烧伤很重,正躺在炕上养伤。突然一帮国民党士兵像强盗一样闯了进来,大声喊叫着,命令全家人为他们腾房。家人没有办法先是把西间屋给腾了出来,然后那帮士兵又占了东屋的土炕,就这样在父亲家住了下来。每到夜深人静,那帮士兵不是摆弄枪,就是斗笑话,街坊邻里无不提心吊胆,不寒而栗。当时已经是冰天雪地的三九天了,但国民党士兵在父亲家房前不足二分地的菜地里建起了一个不小的碉堡,把一家人维持生计的菜地给毁了。父亲恨得咬牙切齿地说:“这帮国民党兵不顾老百姓死活啊!”
接下来在那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国民党匪兵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头一百来斤的年猪给杀了,还在家里的大锅里烀了猪肉,用了家里所有的大小泥盆端出去独享了。从那以后国恨家亡的种子就这样在爸爸年幼的心中种下了。后来国民党被解放军赶走以后,人民迎来了新的春天,正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共产党领导村干部发动乡邻,拆了城墙上的碉堡,把菜地里国民党挖的大坑填满,家人们满心欢喜,笑逐颜开,菜地终于又可以种菜了。
父亲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姐妹们讲,如果你没有经历过旧社会,你很难真正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革命家风代代传。听父亲讲,他的父亲是集安城里第一批带领农民闹土改分田地的农会主席。他的四叔于1947年5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于第四野战军部队。17岁就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 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又加入了中国空军,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空军,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美军空中做战,保家卫国。还参加了1953年的国庆大阅兵,驾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了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60年被授予大尉军衔。在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的父亲是集安第一批少年儿童团团员,于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我的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两人于1964年12月1日同一天宣誓入党。我的父亲在民政局工作期间,亲自筹划申报为集安县县改市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的父亲虽然退休了,但他一直笔耕不辍,写下了几千首诗歌歌颂中国共产党。他常常讲:“我要把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传承下去,这就是响应百年大党的召唤!”
我的父亲和母亲两人于2021年6月25日双双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老一辈的荣耀他们从来都不去张扬,他们也从不向社会索取什么回报,因为自己是一位共产党员,奉献是党员的义务,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责任。
如今盛世国泰民安,再也不见了昔日的炮火和硝烟,远离了从前的贫穷和落后。但我们一辈人时刻铭记着父辈们的教诲:一定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好好工作,报效国家。
革命事业永传承。父母言传身教感染着我,我也用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如今,我们这一代人初心不改,清风传家,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我的儿子于2019年7月考取了“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2023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继续用行动守初心,用理论担使命,用赤子之心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回顾家族百年历程,也一同走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沧桑巨变,家风正则党风清,政风廉。一个家庭是一滴水,只有每一滴水都清澈明净,才能汇聚成透彻洁净的河流。我的家庭,只是众多热爱中国共产党、忠于中国共产党的家庭的一个缩影。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一定会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继续做好家风的传承者,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