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周末两天时间,郭老师带领我们领会了《同一性与青少年危机》这本书,从第三章开始说起,也是从郭老师的带领中我们才知道了生命周期是同一性的各种必不可少的坐标之一。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我们看待和感受自身的方式都会发生转变。比如说,你很可能曾经听说过或者读到过与所谓的中年危机有关的材料,这是一种被认为在中年阶段会出现的同一性危机。此外,在儿童期中,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象显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当要求一组 4岁的孩子和一组10岁的孩子对他们自己进行描述的时候,年龄较大的孩子给出的自我描绘要复杂得多。年幼的孩子会把他们的描述局限在他们所拥有的或者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的范围以内,而年长的孩子则更可能还会告诉你他们的人格是怎样的。
事实上,如果同一性转变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出现的话,那么为什么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要在青春期阶段倾注那么多的注意力呢?原因之一是,青春期中发生的同一性转变,涉及的是个体自我感受的重大重组和重构,而且个体唯有此时才首次具备足够的智能来充分理解这种转变有多么重要。尽管在儿童期中自然也会发生重要的同一性转变,但是青少年对此类转变的自觉意识要强得多,而且对它们的感受也更为准确
同一性指的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如何看待自己,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人什么样的人。书上指出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发展自己的同一性,儿童,青春期,中年,老年都在发展自己的同一性。随着年龄的变化,一个人的身体,能力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都和以往阶段的自己会有所不一样,所以认识自己是一辈子都在继续的事情。
同一性危机就是面对一个人在面对某个阶段的变化时,出现不接纳自己或者害怕自己达不到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而出现心理危机。既然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发展自己的同一性,为什么当我们谈到同一性危机时,大家的焦点都聚焦在青春期的同一性危机呢?
因为青春期孩子的生物性、认知、社会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性指身体的变化,特别是孩子会发现自己身体外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认知就是思维能力,相比儿童,同理他人的能力,认识自己的深度和宽度的能力更强;社会性指社会角色的变化,青春期晚期一般要到22岁才结束,有些国家孩子的开车、喝酒、结婚、公民投票的权利,年龄要求各有不同,我们国家相对比较简单。
生命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每一个遭遇和冲突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这让我意识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困难,才能真正成长和强大。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教会孩子们面对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我们可以依靠。
这次共读让我对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引导。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速度,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者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年轻人找到自我,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接纳和包容的环境
最后我相信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学到更多知识,更多道理,完善自己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