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贝贝美术名师工作室】
阅读丰底蕴 书香润师心 李姿老师分享《古衣之美》

编辑于2024-07-22
阅读 6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真正的美, 从来不会因时间而褪色。

 朴素的材质, 古老的手艺, 

儒雅的风度, 潇洒的气质, 

尽显典雅、庄重、灵动的中华之美。

     本期阅读欣赏为邯郸市人和中学美术教师李姿为大家分享《古衣之美》这本书。

关于本书

每每读到讲述我们传统文化的书,我都会从心底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为中华文明之深厚底蕴而感动! 提到沈从文,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边城》,我只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却不知道他还是我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 沈从文先生自1949年停止文学创作之后,便转行投入于文物研究,他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六千年的中华文物上,专注的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他有着深厚的文献功底,在他的笔下古物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被赋予了历史和文化的温度。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华夏衣冠”,作者从宏观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从商周时期的丝麻到秦汉时期的组绶、冰纨、袍服,从宋元的花冠云髻到明清的折腰盔帽,各个朝代的服饰变迁,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对古代服饰的款式、材质、色彩、图案等方面的探讨,不仅揭示了服饰背后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尚,还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第二部分“锦绣未央”,作者则从微观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皮球花、蜀锦、织金锦、刺绣等,无不透露出匠人的巧思和匠心独运。作者通过对这些工艺品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揭示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丽和璀璨。

整本书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可读性。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无论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还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部分内容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的种种”。譬如“朝阳五凤挂珠钗”、“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攒珠勒子”、“翡翠撒花洋绉裙”,文中对其都作了详细解释,不仅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繁华与奢靡,还是对清代服饰文化的一次完美展现,对清代服饰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还配了近40幅彩色插图,如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玉人首、《瑶台步月图》;收藏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捣练图》、收藏在台北博物院的《绣栊晓镜图》。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服饰。

在这本书中,各种文物、文章、历史文献、石刻、壁画、泥塑都是支撑沈从文先生研究的有力证据。有时互相印证、有时不得不推翻已有的结论,其中的辛苦无法想象。《古衣之美》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的专著,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史诗般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热情。

阅读 6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